........ 一、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二、重难点
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必修三 新授课 学案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学习过程:
一.时间:
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 和 。 (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 。)
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 “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 三.原因
(1)经济: 崩溃, 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 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3)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文: 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四.代表学派
1、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家、 家、儒家思想 。
政治思想:核心是 、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 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 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
文化传承:编定《诗》《书》 《礼》 《易》 《春秋》,统称“ ” 。 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 》。
试题试卷
........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 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 C.“政在得民”的思想
B.“仁者爱人”的思想 D.“为仕由已”的思想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阅读思考:
1.材料一: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阐释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应该有的社会关系。如果各人都按自己身份行事,家庭就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时,国家就会安宁,天帝治下的一切就能和谐共存。 ??孔子以前,中国人思想上一向主要以占卜和献祭为中心,实质上,是没有道德准则的;孔子的观点代表了中国人思想上一个根本的新起点。因此,他是中国文明中前所未有地开始专注于道德价值的伟大伦理传统的创立者。 ——《中国哲学思想史》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祺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国会也讨论孔教应否列入宪法的问题,引起舆论界的激烈论战。《新青年》连续发表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冒“毁圣非法之名”,号召打倒以孔子为护身符的封建独裁者和专制制度,掀起一场讨孔的大波。陈独秀认为尊孔和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李大钊认为抨击孔子是反对历代帝王制造的神化了的偶像权威,是攻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回答:
(1)材料一的观点是肯定孔子还是否定孔子?(1分)你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子各持什么态度?(2分)陈独秀等人反对康有为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孔子?(3分)
试题试卷
........
(2)孟子:战国。“亚圣”
?继承发扬孔子学说:提倡 (思想核心) 、 (3)荀子:战国。(天人关系): “ ”、 “ ”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 ”,
2.“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材料中的“天”指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5分)
2.道家
(1)老子: 春秋时期
哲学: 核心: 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 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 “ ” 、 “ ”社会。 (2)庄子(战国)
(哲学):“ ”乃世界最高原则 ;宣传 。 3、法家
代表人物有: 、 、 、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结合;
主张 、 、 、 。 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 、 。 4、墨家 墨子:战国。
主张:主旨:“ 、 ”;提出 “ ”、“ ”、“尚同” “节葬”等,讲求实际功利。
贡献:认识论:“ ”;逻辑学。 五.意义
是中国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构成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试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