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人生目标?(学生答)
case: 哈佛大学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学习?(学生答 )
? 《论语》有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理解?(学生答 )
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为自己的兴趣。我当年读书,的确是为自己的兴趣读书。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就如一孩子跟爸妈吵,她把书本一丢,说:“你们再逼我,我就不给你们读书了!”
学习让我们更聪慧,学习让我们更渊博,学习让我们更有实力,如果你这样看待学习,你的学习动力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如果你为父母的压力而学,为老师的威逼而学,为不在同学中丢面子而学,为将来有学上不失业而学,你的学习动力就是来自外界的,不可能持久。
高中和初中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完全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将逐渐被打破。同学们一方面希望完全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表现出学习、生活上的不能自控。
二是初中和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不同。初中老师常常是“保姆式”的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事情都由老师一手操办,学生们很少有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表现在学习上,那就是老师天天有明确的要求,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安排有序,并且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决没有半点含糊。同学们每天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绝对就算是一个好学生了。可是到了高中阶段则不行,高中的老师更多的是让同学们自立,自主学习。
第三,高中的学习内容、科目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中阶段学习的科目更多,更深了,同学们学习的任务更重了,难度很大。
因此,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成为高中学习的突出特点。
我们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更为重要,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好的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点:学习是自己的事,我的任务是思考如何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第四个问题、自律与成功
成功=做人成功+学业成功
北京名师孙维刚是二十二中的特级教师,他在普通中学所带的学生很多能考上清华北大,比示范学校厉害。他对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做学问,先做人”。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秩序更是学习的第一条件。校风是学习的基础,自由散漫的学生的多颓废,少有勤学苦读。基本文明习惯是稳定状态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基本问题就是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问题。校服、卫生、认真上操是一种内在思想的外在行为表象。不考虑集体因素,不考虑积极进取的因素,只考虑自己需要放松,与高中需要的状态不符合。因此,做好每天学生改做的每一件事,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