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情操,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调控课堂纪律
情况:低年级音乐课堂上,前十几分钟,学生的配合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记得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上课前15分钟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最后使师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同时影响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相关书籍,知道6至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前1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对教学安排做了相关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方式必须引起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对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导入相当感兴趣。
因此,把握好学生心理特征,课堂效率可以提高一半。 2.进行识谱训练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虽说只有七个音符,但要学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识谱比较枯燥、乏味,较难激起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发现乐谱上的1(do)、2(re)、3(mi)、4(fa)、5(sol)、6(la)、7(xi)七个音符和孩子们数学算式中的数字1、2、3、4、5、6、7是相同的。因此,我把音乐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数学加、减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卡纸自己编写题目,上课时各小组进行擂台赛,用游戏接龙方式比一比,看谁唱得又准又快。通过接龙游戏训练,很快学生就能既熟练又轻松地掌握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如3(mi)+4(fa)=7(xi)、7(xi)-3(mi)=4(fa)、24+34=58(sol、do)、65-35=30(mi、休止符)等。有了收获后,我把音符手势图加入竞赛中进行表演,学习效果更好。
3.创编歌词演唱乐曲主旋律,增强音乐记忆
看似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要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仅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需要音乐老师精妙设计。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乐曲时经常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情况。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同时歌词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
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 4.动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内容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内涵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更能说明学生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5.利用器乐教学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支曲子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