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几种评标方法的优劣
【摘 要】评标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核心,本文通过阐述常用的三种评标办法,即综合评估法、最低评标价法和工程量清单评标法的优缺点,试图寻求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策略。
【关键词】评标办法;技术标;商务标
建筑工程存在投资大、工期长、一次性等特点。招投标环节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业主如何选择一个信誉良好又有实力的队伍,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投标文件来体现自己的优势,这些都需通过招投标来实现,笔者把从事投标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与大家探讨。
1.三种常见的评标办法
1.1综合评估法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 适用于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长,施工方案对质量、工期和造价影响大,工程管理要求高的施工招标项目。
综合评估法一般分为技术标评价和商务标评价两部分。专家对技术标部分和商务标部分分别打分,总分最高者中标。充分体现了投标人施工管理、技术经济、社会信誉及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对投标人综合实力的评价。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须事先制定公布具体计算的“基准价格”等参数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在目前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多的情况下,容易被投标人或评委人为地破坏。二是技术标与商务标分值权重设置不当,容易发生“高价中标”的现象,引起招投标的质疑。但相对于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更容易操作,实际应用广。
1.2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因一般工程技术简单,施工工艺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施工企业都能达到施工质量要求,主要竞争的是价格。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但评标委员会无需对技术部分进行价格折算。即评标委员会先对技术部分评审,对技术标合格者再进行商务标部分的价格评审。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把涉及到投标人的各种技术、商务和优惠条件等内容的指标要求,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折算成价格,进行比较,取“评标价最低者”为中标人。 对于资质,资格,业绩等条件,采取的是“合格者通过;不合格者淘汰”的办法。优于或者超出,不予“加分”。
需要指出的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最低价中标,一是投标价格须经评标委员会审查,总价单价均不得低于成本价。二是应区别投标价与评标价。评标办法中须明确价格折算方法,一些付款条件、优惠措施等因素按价格标准折算后加到投标价中形成评标价格,最低者中标。
它的优点一是比较适合使用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进行的招标,更能体现“满足需要即可”的公共采购的宗旨,显著节省投资;二是通过价格的激烈竞争对施工企业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三是操作简便可以给每个不中标的投标人以合理的理由,杜绝人为因素防腐倡廉效果好。
缺点一是成本价难判定,各企业的成本为其商业秘密,目前我国各施工企业中项目成本核算几乎是空白,而国内尚未像发达国家那样有行业协会定期选择典型工程进行成本分析后向社会发布。因此专家在评审投标单位报价过程中,很难有充分理由肯定某企业报价是否低于其个别成本。这样为避免中标后的异议,一般会选择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中标。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有企业不顾后果,以低价抢标,后续采取偷工减料、停工或高价索赔的方式要挟业主,给招标人造成严重损失。
1.3工程量清单评标法(合理低价法)
工程量清单评标法实质上是对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的完善和延伸。工程量清单评标法跳出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主要靠市场和企业的实力通过竞争形成价格,体现出招标评标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虽然工程量清单评标法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工程量清单评标法对投标方来说准备的时间较长,因为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土建等施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