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与台湾(转载)

闽南文化与台湾(转载)

闽南文化与台湾

□ 吴明其 闽南地处东南沿海之滨,有着数百公里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众多的天然良港。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数千年的历史孕育了闽南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万涓汇聚,成就瑰丽鲜明的奇葩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古越族人在闽南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土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由于战乱和其他的原因,出现了两晋永嘉年间的“中原板荡、上族入闽”格局,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促进并加快了闽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的大量设县建制,尤其是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起第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后,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了发展。宋元时期,泉州刺桐古港的对外交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涨潮声中万国商”的东方贸易大海港,闽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非洲乃至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到泉州经商和从事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不仅经商并定居下来,而且还把伊斯兰教和各种宗教艺术传入了泉州,闽南文化得到了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到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

到繁荣。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融入了古越族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兼收并蓄了外来文化的精华,闽南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包括闽南方言、闽南风俗、闽南宗族、闽南宗教、闽南文学、闽南艺术、闽南建筑等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目前,闽南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正影响着近6000万大陆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地闽南籍华侨、华裔人群,影响着台湾社会。闽南文化在台湾:辐射力 吸引力 推动力 宋元时期,闽南人开始移居台湾,他们在台湾扎了根,伴随他们的闽南方言、风俗、工艺建筑、宗教信仰等等也随之扎下了根。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台湾,为这一切在台湾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中华文化体系和政治制度移植到台湾,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此后200年间,闽南人大量移居台湾,进一步促进了闽南文化与台湾的融合。1895年至1945年间,虽然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闽台两地的民间交往仍然不断。1945年祖国收复台湾,闽台两地民间交往出现了高潮。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然而,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绵延不断。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民间交往日趋频繁,从而推动了闽台文化新的交流与融合。 一代又一代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台湾地区75%的主体居民是闽

南人。闽南人把他们的文化带到台湾,使其融入台湾,扎根,成长,壮大,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台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台湾,不论是城市,还是乡镇,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只要有闽南籍台湾同胞居住的地方,都能领略到闽南文化浓厚的气息;不论是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生活方面,只要有闽南籍台湾同胞居住的地方,也都能显示出闽南文化深刻的内涵。闽南文化以其巨大的辐射力,辐射到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如台湾学者黄清源先生所说的:“台湾文化缘自闽南,闽南文化植在台湾。”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而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闽台文化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语言相通,习俗相同,骨肉相亲,血脉相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在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的岁月里,还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年代里;不论是在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岁月里,还是在清朝政府统一台湾,实行“闽台一家”的年代里;不论是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岁月里,还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政府收回台湾的年代里,闽南籍台湾同胞总是情怀故土,心向大陆,他们通过不同渠道,各种方式,回馈“摇篮血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闽台民间交往日趋频繁,闽南籍台湾同胞思乡念祖,思根报本的心情更为迫切。他们回到故土,或祭祖扫墓,寻根谒祖,探亲访友,不忘“根源”;或经贸往来,投资建厂,发展实业,促进发展;或捐款捐物,兴办公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