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科目 课时 一、课程简介 <<弟子规>> 地方与校本 课时 教学对象 设计者 三年级 孔祥利 地方与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为基地,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不同门类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目前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名贤集》;五、六年级《毛泽东诗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优秀载体。后经清朝的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有很高道德教育和现实意义的读本。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内容,通过本课学习要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使学生们明白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仅要明白,还要积极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做到孝,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授课内容: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心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三、学生分析 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阶段是孩子的思想正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通过诵读《弟子规》,使孩子知道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正确的做法,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对养成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诵读成韵,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入则孝》,感受国学经典的语言魅力。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过诵读解析相关词句,深入理解“孝”道内涵,感悟为人子女应该怎样孝顺父母,明白做人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人的孝,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践行“孝”道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MTV《母亲》。
1、 创设情境
吗?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入“孝”
(2)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父
母呢?
(1)分析字形:“请你仔细地看这个‘孝’字,从字形上你想到了什么?想想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
(2)解析字义: “孝”为会意字。一个 “老”字,加一个儿子的
2、解字识“孝” “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
字。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自己的父母。
(3)百事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1)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学生活动 学生听歌曲,感受母爱,思考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学生仔细观察“孝”字字形,可以发现什么?(上面字的头,下面是一个并思考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字形思考,使学“孝”字,从字形上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听歌曲,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很自然的引出“孝”。
是一个‘老’生们认识
‘子’字)。孝的内涵。
(1)课件出示: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播放《弟子规——入则孝》前两句的诵读动画。
a、齐读,小组对读。 b、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师适时点拨。
c、感悟读。 (2)课件出示: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播放《弟子规——入则孝》后两句的诵读动画。
a、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b、展示读。
c、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这两句话讲解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d、师小结。
(3)观看《黄香温席》视频,感受黄香对父母的孝顺。
学生诵读这两句话并理解意思,通过教师点拨,再有感悟的读。
学生以各种方式熟读这两句并交流理解和感受,并观看视频,感受孝道
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孝”有所领悟,但是还处在朦胧中。通过这一环节学习加深对“孝”的认识,懂得孝。
3、诵读懂“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