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文之容忍与自由读书笔记

容忍与自由读书笔记

【篇一: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对于胡适先生,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莫过于“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胡先生提倡的是多研究哪些问题,少谈哪些主义,还是要读一读这本书。 胡适先生是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就容易是个矛盾的人,这从他对学生运动和政府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他所强调的容忍有双重内涵:一是劝政府有容忍的雅量,一是劝他的激进的同道与后学们耐住性子,忍受政府的种种压迫,以换取政府的容忍,而不要采取暴力、激烈的手段。因此当年胡先生担任北大校长,在学生闹事的时候,他一边去向国民政府求情,去救学生。另一边,他又给学生说,你们学生当前要先读书,爱国不忘读书,练好本事,以后报效国家,这样闹事是不理智的,结果被学生骂了个狗血淋头,两头不捞好。我在想胡先生这种情怀也反应在他的婚姻里吧,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江冬秀订婚,胡适虽然极力主张婚姻自由,但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接受了这份“苦涩的礼物”。一个是名闻天下的新学术领袖,一个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小脚太太,胡适总是在学界领袖的地位与生活的自由之间衡量。胡适为人谦和,最不愿的事就是与人吵架,在郁闷的时候,胡适经常出外徜徉于清山秀水之中,逼迫自己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其实,江冬秀虽然也做出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烈事,不过也非粗鄙的泼妇,江冬秀恰好是一个懂得他心理、适合经营家庭的女人,抛开对才子佳人式轰轰烈烈爱情之幻想,江冬秀无疑是一个好妻子。既期待家庭的温暖稳定,又向往旧式文人在婚外肆意自由的热烈爱情,胡适走的不过是几千年来男人们走的老路。爱情在他的婚姻中并非必需品,而是奢侈品。这在他的日记里是有心迹袒露的:

“谈及我的婚事,……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负旧约,是一种可佩服的事!……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他说,这是一个大牺牲。我说,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最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他问我何以最讨便宜。我说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其实我家庭并没有什么大不过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了。”

说得有点远了,言归正传,从“五四”开始,胡适鼓吹了近五十年的自由主义、改良主义,幻想以实验主义为工具在极权政府统治下进行一点一滴的改造,从而达到他理想中的“自由中国”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但是作为向先进的向西方寻求中国出路的中国人之一,他的思考和精神却仍值得我们尊敬。

【篇二: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班级:地信101 学号:100716104 姜林甫 作品 2013/4/17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题记

忘了谁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然而许多时候都会是政见不一。人要於安乐中求生须以坚忍为性,容忍为度。说白了,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人总有犯错时,谁也不可能是上帝。“我不会错”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而如高尔文似的冠以上帝之名为自己辩护更是无耻和愚痴的。这样只能一错再错,最终坠入深渊,粉身碎骨。无论生活还是做学问,或是参与政治,我觉得我们都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包容与己不相同的观点。以一颗宽厚的心胸做人,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昨日晚间看到复旦大学研究生宿舍投毒致使一名同学死亡的惨痛事件,悲从中来。死者是一个为人非常孝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青年。如果真的是他的同学蓄意谋杀。我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凶手竟然容不下这样优秀的一位同学活在这世间。等案件水落石出后,等待凶手的不是一颗子弹,也会是铜墙铁壁。法律是公平的,不能容忍他人,自己便也不会有自由。

有人说我也容忍不下别人,但也不至于杀害他。所以我不会犯法,不也还是有自由吗。我觉得这里的自由更多的是心理的自

由。如果不能容忍人,心灵自然变得狭窄,长久下去人心日下,人生之路也必然越走越狭窄。我记得有一部小说叫《三国演义》 周郎容不下诸葛亮的才能,被武侯三气致死。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天长叹。以致梦想付诸东流,没能继续江东的帝王霸业。春秋时期,正是齐桓公对管仲的容忍,才有了后来齐国霸主的地位。

能容忍他人的人,必是能成大事之人。能容忍他人的人,必是幸福快乐的人,能容忍他人的人,必是自由的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正是中华民族的容忍,开创了改革开放的篇章。回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得到相当广泛的交流。加入wto,使得商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做生意;更多的学子有机会留学深造;更多的工程师,科学家有机会参与国际科技交流;还有俄罗斯中国年、法国中国年等国际中国年使得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同时造就了汉语热,让更多海外人士认识了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华文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也正是中国的容忍,才有了一国两制这一完美工程。让大陆走向统一。“求同存异”反映了中国容忍的国际政治立场。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雅量。

再来谈谈宗教,佛教的信仰不同于西方宗教,佛教是无神的。佛教不会像西方宗教宣讲“不信上帝,死后就会下地狱”之类的教条。佛教从来都是尊敬其他宗教。佛教相信人人都可以修行成

佛,而并非“上帝只有一个,世界所有人都是上帝的主宰”。毫不夸张的说,佛陀的慈悲,容得下整个宇宙。这也正是为什么佛教能够征服中华民族,藏族,许多其他民族甚至国家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相当赞同胡适先生的那句话,“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 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容忍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快乐自由;容忍可以让社会少一点纷争;容忍可以让国家长治久安;容忍可以让世界走向和平;容忍可以让人人得以自由。

【篇三:胡适《自由与容忍》读后感】

谈《容忍与自由》的读后感

前日有幸,听到语文老师谈,胡适《容忍与自由》,期间不乏老师自己对这些耿耿君子的无限钦佩之情,但更多的讲的是胡适之容忍与自由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深有体会。我课下果断找到原文细心拜读。

我认为,他提到的四恶必杀,和他自己理解的一样,多少有些绝对。因为不能将名族的文化觉悟,归结于几步旷世著作。无神论,也或有神、有鬼终究是个人心理能力的表现,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保持自己的文化经典的虔诚、绝对信服,这一点从根本上讲是没有错的。从这一点上讲,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体现,而某些人刻意的要将自己的什么什么论强加于民众,迫使他们觉醒,这多少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