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促进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的需要。近日,市委政研室调研组就我市在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体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国健康产业内涵及发展目标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医疗卫生、医药产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休闲健康、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在医疗、卫生、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健康产业也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健康2030实施方案》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二、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我市健康产业正在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元化的基本医疗体系建立。按照“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标准,不断加强药品、食品、医药器械生产及质量监管力度,保障了首府药品供应和安全。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2平方米,超过国家及自治区平均水平;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健身娱乐、培训机构不断增加,体育休闲产业良性发展。健康产业各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三、当前制约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市健康产业及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市医疗卫生资源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在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医疗机构布局、医师队伍的专业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医

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几家三级医院聚集了全自治区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患者超之若骛,造成超负荷运转。例如第一医院等医院一年四季人满为患、就医的除了本市区的居民外,全区各市、我市县区的患者就医人数也很多。而在县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群众较少、床位闲置,有些科室病人更是寥寥无几,存在医疗服务资源利用不足、利用率不高现象。二是社会办医服务能力不足。我市社会办医床位总数仅占地区总床位数的11.78%,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专科能力不强现象,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无法满足群众针对性、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不具备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的能力。

(二)特色和专科医院优势不突出

我市的健康产业大多是常规项目,在特色医疗服务、蒙医药产业等项目上实力不足,缺乏特色,现有的企业规模较小,服务项目单一,研发力量薄弱,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未形成竞争优势。尤其是儿科、康复、老年护理、传染病等专科医院发展相对缓慢。专科医生缺乏,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专科医院涉及工作内容专业性较强,对配套服务、专业设备、掌握核心医疗技术的人才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这些方面都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专科医院的建立,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专科医疗机构。

(三)健康休闲产业发展有待提高

一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老旧小区健身基础设施相对缺乏。一些新建小区也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而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二是体育健康产业经营模式缺乏创新,体育健身人群结构不均衡。三是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