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1、资料研究法:通过学习关于情境教育形成有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思路; 2、调查法:通过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师生意见和建议,帮助课题组成员开阔思路,同时也是对课题组工作的一种宣传,有助于集结集体的智慧; 3、专业引领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定期邀请江苏师范大学教院和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对课题组及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4、行动研究法:该课题除了要形成一些文字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以课题为引领,推动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建设,这更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的过程。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6 / 9
1、情境体验学讲课堂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之旅打开了又一个空间。真正是生动活泼地“情境体验学进去”、自信正确地“在情境体验中讲出来”、 不折不扣地“在情境体验中做出来”。 2、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更关注回归原生态社会的多元性。学讲课堂情境体验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情境体验方式激励学生。 3、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带入情境体验,回归生活”感受原生态。诱发主动性。 (2)“巧设情境体验,进行道德升华法治再现”。强化感受性。 (3) “凭借情境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发展”渗透教育性。 4、构建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三部曲 (1)创设原生态情境,自学备讲,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主动愿讲,互赏互评体验情景。 (3)巧设情境体验,人人都讲,知行统一,内化于心。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案例集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论文集 阶段成果(限5项) 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学讲课堂”展示汇报 课题结题报告 成果形式 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 活动安排及说明 完成时间 2018.6 2018.9 2018.12 2019.12 最终成果(限3项) 7 / 9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8 / 9
1、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2、师资力量雄厚。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道德与法治老师,部分学科教研室骨干老师组成。课题组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素质较高。 3、组织制度有保障。 组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道德与法治老师,部分学科教研室骨干老师组成。建立课题研究工作会商制度,每周一次课题组会,学习、讨论、研究工作;不定期请专家培训课题组成员,指导课题工作;建立课题活动考勤制度;作好课题研究记录、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工作情况作为本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4、资料比较齐全,研究条件优越。 我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有足够的保障。 5、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6、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24个班级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