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 种子发芽实验 (一)

(一)背景和目标

在第一课中,学生们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所以这节课就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学生还要交流实验设计,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同时要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通过文字记录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每天去观察,看一看种子从种下去,到长出叶这段时间要经历哪些阶段。

科学概念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11

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4颗绿豆种子、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杯)、四张标签、一个塑料勺、一块纸巾。

为每组准备: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两支滴管、一些水。 为全班准备:一个废物桶、大头针或剪刀、纸巾。

特别提示:教师自己需要先种些绿豆种子,待它们发芽后,要做第三课中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可以做两至三组,也可以保证每小组都有)。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这个实验的结果学生要在第三课课上观察,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共3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在三年级种过凤仙花,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所了解。卡通图中三个学生的对话,表达的是由问题引起的讨论,“天气太冷也会影响发芽。”“需要种到土里吗?”“需要浇水吗?”指示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

教科书接着提出“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不同的猜测会引起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过程与方法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哟!”接下来列举了改变水条件实验的例子。

“实验计划”中列的五条是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内容的五个方面。教科书说明,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设计实验。如果有学生提出想对空气的条件进行研究,也应充分给予鼓励。

对话框中提出为什么要用两粒种子,在于提示学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只用一粒种子,种子没有发芽,有可能不是实验条件所致,而是种子本身不能萌发。用两粒种子就减少了这种可能性。一个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一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有多个重复性的证据支撑才行。因此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参与。种子发芽实验中的水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水量必须控制。这里是提示学生定时、定量地浇水。

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

首先要请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用词汇描述它们。然后配备实验装臵,教科书上的图表达了配备实验装臵的过程。

教科书通过卡通人物对话提示:“别忘了与对照组比较。”“别忘了给种子编号。”目的是提示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

实验做好后就是一个观察的问题了,教科书中出示了一张实验记录表,目的是提示学生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

(四)教学建议

12

1.组织班级讨论,请学生交流他们以前种植种子的经验。“你们以前种植过种子吗?如何种的?”

2.在讨论之后,提问:你们种植过绿豆吗?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学生可能会说需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把学生说的归纳一下,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猜测一下,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在这里要强调只改变一个条件。)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改变哪些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者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4.收集学生的想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花点时间请各小组选出一个他们最想研究的条件,而且小组的四人要研究同一个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所选的条件,要注意最好是每个条件都要有小组研究。 参照书中内容,让学生讨论并完成本组的实验计划。

5.实验设计完成后,交流一下各组的实验方案。

这时,要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3页的实验计划,并提问:为什么同一组我们要种植两粒绿豆种子,而不是一粒?实验要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这是为什么?这对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是十分必要的。

接下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种子的发芽实验:

请各组到材料中心领取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绿豆种子(每人4颗,共16颗)、种植盒(杯)每人两个共8个、滴管两支(两人用一支)、四个放大镜、纸巾、研究“土”这个条件的还要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和四个塑料勺。

首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

使用大头针或剪刀的尖端,在每个学生的种植盒(杯)的底部钻两个排水孔。

如果是研究“水”这个条件的小组,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然后在两个种植盒(杯)中,各放两颗绿豆种子。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

如果是研究“土”这个条件的小组,在一个种植盒(杯)中加一些土,并用勺把土壤的顶部弄平。一个种植盒(杯)内部垫纸巾。再同时往两个种植盒(杯)中滴相同的水量,用手按出两个小洞种进绿豆种子。有土的是实验组,无土的是对照组。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把同一条件的两颗种子编上1号和2号。

如果是研究“光”和“温度”条件的小组可以将两个种植盒(杯)中垫入纸巾再往两个种植盒(杯)中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两个种植盒(杯)中各放两颗绿豆种子。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杯)的外面,把同一条件的两颗种子编上1号和2号。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盒子或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6.课结束前可进行小结,并提出我们要怎样去照料种子。

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去观察种子,及时做记录,这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注意教科书上的记录单,引导他们阅读观察记录表,看上面有哪些项目,说说怎样记录。

提醒学生,当检查种子的时候,他们可能不能确认是否需要给种子浇水。这时可以征求教师的意见。

第2课 种子发芽实验 (二)

13

(一)背景和目标

这一课,学生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完整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另外,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一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有些种子不发芽可能是由于外界条件不具备,也有可能是由于种子本身的原因。由于每个学生只研究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别人研究的,所以对于自己没有研究的问题就需要倾听别人的汇报了。另外,学生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这个活动的设计将引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

科学概念

●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一个移植说明。

(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科书中先以研究“水”这个条件的小组为例。“我们小组的实验中,实验组里的绿豆种子全部发芽了,对照组的绿豆种子都没有发芽。”“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是提示学生要对自己组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初步的分析。教科书又提示学生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取的信息。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教科书设计的几个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从同一类、多组数据中分析研究的这个条件是否影响了种子的发芽。

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

教科书要求每种实验都要汇报,同时要求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交流和倾听不仅是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相互质疑的一个过程。这里是引导学生对每一组实验得出的结果检查它的可靠性,弄清是怎样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不一致,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

最后一定要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作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第三部分:种植绿豆芽

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植物生长需要条件的活动。可以将移植绿豆芽放在课后,在这里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做这个事情。

(四)教学建议

1.询问学生的实验是否有结果。将研究不同条件的小组配对,让学生看一下其他小组的

14

种子。

2.请各组汇报一下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注意,教师要鼓励学生听取做不同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教师可以把研究同一个条件的小组的实验记录进行整理,记录在教科书中的实验记录单上。

3.把研究各种条件的实验记录整理好后,请学生观察一下班级的记录,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 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一定要组织学生概括,通过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究竟有哪些。 4.种植绿豆芽。

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了,以后会怎样呢?向学生说明,我们要把它们种植到花盆里,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以便研究下一个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时要向学生说明移植的步骤:

准备好移植的材料:一个带有排水孔的花盆,花盆中要有土壤,还要一个勺、一些水。 把土壤填至花盆的1/3处,用工具把发芽的绿豆从种植盒(杯)中取出来,小心不要破坏了根。轻轻地疏松一下花盆里的土壤,把绿豆芽放在花盆中间,将花盆中的土加至离花盆口两三厘米处,轻轻地压一下绿豆芽周围的土壤。给花盆彻底浇水,直至水从排水孔流出来,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

告诉学生要注意浇水,还要把绿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请学生预测一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第3课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一)背景和目标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先来对绿豆芽的生长进行观察。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并不是种到土壤中的绿豆芽都长得一样好。这就意味着学生又将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另外,学生将要研究一个比较“特殊”的实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这个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能力。然后分析自然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例子,进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经历的活动将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对生命的认识奠定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克服困难,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机会,并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以促进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下去。

科学概念

●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

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