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一讲犯罪心理学概论

母爱被剥夺,智力缺陷、社会环境、学习等因素

②犯罪动机。班克斯等研究发现,犯罪动机包括不劳而获,迅速致富,进行犯罪而不受处罚,父母对子女没有权威,也有人认为,人们缺乏宗教信仰、战争结果、前途未卜。韦斯特和法林顿则认为未成年人有获利动机,寻求享乐和追求刺激等

③犯罪决策。意大利著名学者萨维尼认为:越轨行为并不是仅仅是一定社会心理条件和原因简单的自动副产品,它也表现为个人一种选择,个人根据一定目标计划内自已的行动,确定情境,自已找理由和将自已行为合理化。科尼什和克拉克提出一种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犯罪是犯罪人经过理智选择后的行为,犯罪人在犯罪决策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犯罪的机会、从犯罪中所得到的利益以及犯罪行为将要付出的代价等因素进行权衡。卡逻尔认为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是一个对制止犯罪的因素和犯罪机会评价的过程,且往往会在犯罪获益必然性、获益的数量、惩罚的必然性、惩罚的严厉程式度中只考虑某一种因素。

④犯罪预测。二战后法林顿研究归纳了预测犯罪最有效的六大因素:早年的吵闹、不诚实、攻击或反社会行为;有有害的子女教育方式;犯罪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破裂家庭;社会剥夺;教育的失败等。当代韦斯特和法林顿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预测研究,编著了《犯罪学中的预测》一书(1985

6

年)

⑤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学。进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大量增加,不少学者开始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研究。赫希1969年提出了社会控制理论;弗理戴和哈格1976年提出了社会整合理论;达斯奇1985年提出了情境因素整合论。遂后,意大利的班丁和盖蒂1972年开始研究家庭动力学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瑞典学者戈德史密斯、斯拉法斯特和尼尔森1989年研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探讨了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1976年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未成年犯罪的适用性。

⑥犯罪精神病理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精神病理学得到的重视和研究。如梅德尼克和克里斯琴森1977年编著《犯罪行为的生物社会基础》;尢德尔1978年编著的〈攻击的神经心理学〉;梅德里克等1987年编著〈犯罪原因,新的生物学探讨〉;莫菲特和梅德尼克勤克1988年合著〈对犯罪原因的生物学贡献〉;雷恩1993年编著〈犯罪精神病理学:作为一种临床障碍的犯罪行为〉等。

(二)我国古代犯罪心理思想 1、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思想

①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贫穷是犯罪的原因(如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耻辱”);另一观点则认为富裕是导致犯罪的

7

原因(如老子认为饱暧思淫欲,应常使民无知无欲)

②人性与犯罪心理。即人之初,性本善或恶。 ③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提出:身教重于言教;重视家庭、社会交往以及早期教育的预防功能;重视刑罚和教化的预防功能;修身自强。

①注意在讯问中观察犯罪人的心理反应。即五声听讼 ②强调严格按照犯罪心理主观恶性状况定罪量刑。 ③强调司法官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三)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1、起步迟,20世纪初,犯罪心理学才传入我国 2、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对此研究较为繁荣 3、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

4、从上个世纪90年年代才开始逐步走向研究繁荣。 (四)我国犯罪心理研究方向

1、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中开展犯罪心理学研究 2、开展犯罪心理学方法有关研究

3、总结回顾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几次争鸣的意义

4、加强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5、以应用为本,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研究

8

6、加强对现实犯罪的心理学研究 7、加强对刑事侦查心理的研究 8、加强对犯罪心理矫治的研究 9、加强对犯罪心理的预测研究

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