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作者:赵爱琴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05期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源自于各行各业的努力奋进。而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了保山市隆阳区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文章从隆阳区发展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现状及成效出发,对隆阳区在种养结合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对隆阳区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有效推进。期望其发展模式对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隆阳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经济 前言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努力探索各种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发展“山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畜牧业为方向,已经探索出多种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期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地现今乃至以后产业精准扶贫的主推模式。 一、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成效

“十二五”以来,保山市隆阳区政府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方针,落实了能繁母猪保险、畜牧良种补贴、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政策,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并完成了转型升级,突出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特色。其中以畜牧业作为发展基准,推广了农牧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保山市山田种植有限公司正是这一阶段中的典型代表,体现出隆阳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该公司发展模式主要以生猪养殖为基础,结合泡核桃、红豆杉以及中草药种植,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构建出种养结合相辅相成的循环利用关系。该公司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泡核桃、红豆杉以及中草药的有机肥料。一方面实现了猪场无污染、零排放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确保农作物绿色环保;另一方面增加了公司的创收,且节省了泡核桃、红豆杉以及中草药的肥料生产成本。

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隆阳区内进行推广,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成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产值产量稳步攀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推行了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后,保山市隆阳区畜牧业增产增收效果明显。2010年隆阳区畜牧业产值为17.21亿元,2015年稳步提升到31.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7.02亿元的40.52%),五年中畜牧业产值增加了14亿元,完成“十二五”计划的123.41%。肉类总产量由2010年的9.89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13.43万吨,增加3.54万吨,增长35.79%;禽蛋产量由2010年的0.62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0.87万吨,增加0.25万吨,增长40.32%。2015年全区农民畜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3元,占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3122的30.85%,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9元的10.37%,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较广、受益群众较多的产业。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转变,产业化经营逐步显现

当前隆阳区对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调整,将传统养殖观念由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向商品化、规模化方式转变,同时畜牧业经济正在由追求养殖数量的数量型向数质并重的效益型转变,畜牧业逐步形成畜牧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小区、标准化示范场、养殖专业大户、涉牧合作组织“五带动型”的五轮驱动发展格局。目前,隆阳区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既符合国务院发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又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追求。

(三)畜牧业生态化发展得到稳步推进

截至2015年,全区累计向3020户养殖户推行了“林–草、果–草”林牧型模式和“粮–经–饲”种植结构以及农作物秸秆青贮利用技术,发展种养循环经济。贯彻落实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累计指导270个养殖场实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推行 “畜–沼–肥–果(菜)”等农牧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隆阳区板桥镇苏家村杨华国养殖大户以“板栗+土鸡”的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其流转的百亩板栗地下,通过围栏饲养土鸡万余只,既为板栗树去了虫除了草并提供了有机肥料,又为饲养土鸡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养殖效益,创下了“林牧循环发展、互促增收共赢”之典范。2015年末,养殖场种植板栗100余亩,林下养殖土鸡1.2万羽,出栏肉鸡达2.4万羽,实现销售收入达95.04万元、利润达30.24万元,板栗产量达5吨,实现销售收入达4.2万元。目前,养殖场已形成 “以牧辅林、以林助牧”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全区发展林下养鸡做出了典型示范,迎来了区内外热衷于山地养鸡的农户前来参观学习。 二、保山市隆阳区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2016年农业部出台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对于绿色环保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规范和要求,隆阳区通过资源化利用的种养结合型发展模式,正是落实这一办法的举措。近些年来,隆阳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发展”等措施,以沼气池为纽带,注重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了畜牧产业发展低碳化。例如:隆阳区牧宝生猪养殖场按照“生猪养殖+香蕉芒果”模式,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目标。一方面将清除的猪粪便堆捂发酵,直接用作农作物有机肥;另一方面将流离状宿粪及尿液通过沼气池处理后提供洁净能源,并将沼渣及沼液用作农作物有机肥。通过这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方式,对生产无公害的香蕉与芒果起到增产增收作用,同时通过对生猪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境保护理念。 三、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比例不高。目前养殖业向种植业转移,循环的粪便和污水量所占比例仍然偏低,循环的主要方式是粪水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将沼液进行浇灌、管灌和沟灌,沼渣进行撒施到土地中。这种方法受到肥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高、季节性强等因素影响,例如:进行浇灌、管灌和沟灌,需要建设灌溉管网、渠道等基础,沼渣运输涉及到的费用。而种植业普遍受重化肥轻粪肥等问题的制约,所以业主不愿过多投入资金。另外,在发展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中,养殖场与种植业的布局难以匹配。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各级财政没有充裕的专项资金、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业主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等因素制约了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循环经济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善生产方式

政府方面就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的规划,引导农户将自身的住宅区与畜牧的养殖区隔离开来,支持农户建立独立的畜牧饲养舍,并为农户提供饲养技术方面的支持,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农户进行健康养殖。隆阳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畜牧业的饲养条件得以提升,牲畜的产肉量也在逐渐增加,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而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也间接的转变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正是通过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隆阳区的畜牧业才能够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于种植业。 (二)调整生产结构

当前,全区农业结构仍存在着种植业比重大、养殖业比重小的局面,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着以生猪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比重大、以草食畜节粮型为主的畜牧业比重小以及人均占有猪肉比重大、牛羊肉比重小等的现状。对此,如何抓住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战略机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农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可示范带动农户走“畜–沼–电–肥–粮(烟、蔬菜、林果)”等一体化循环模式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生态节粮型的畜牧业发展路子,既可减轻放牧对生态环境恢复的压力,又可推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还可提高草食畜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以此来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可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和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是提高种养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促进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形成的有效举措。 结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