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旋的认识
? 06080 杨芳
从历史上看,电子自旋先由实验上发现,然后才由狄拉克(Dirac)方程从理论上导出的。钠原子发射光谱D线位置存在靠得很近的双线。1925年乌伦贝克(Uhlenbeck)
和古兹密特(Goudsmit)提出了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解释,即电子除了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角动量外还有内在的角动量。如果把电子描绘成一个带电的球,绕着它的一个直径自旋,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内在角动量是如何产生的。因此有了自旋角动量的名称,或更简单地说成是自旋。进一步研究表明,不但电子存在自旋,中子、
质子、光子等所有微观粒子都存在自旋,只不过取值不同。自旋和静质量、电荷等物理量一样,也是描述微观粒子固有属性的物理量。
然而,电子“自旋”不是一个经典的效应,一个电子绕其一个轴旋转的图象不应当看成是反映了物理真实性。内在角动量是真实的,但是没有一个容易想象的模型可以适当地解释它的起源.基于我们在宏观世界的经验中取得的模型,不能 希望对微观粒子获得一个适当的理解。除电子外,其他的基本粒子也有“自旋”角动量。1928年狄拉克创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电子自旋是自然出现的。但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电子自旋必须作为一个附加的假设引入。
电子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不同之处:①电子自旋纯粹是一种量子特征,它没有对应的经典物理量,不能由经典物理量获得其算符。电子自旋虽具有角动量的力学特征,但不能像轨道角动量那样表达成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即电子自旋是电子内部状态的反映,它是描述微观粒子的又一个动力学变量,是继之后的描写电子自身状态的第四个量;②电子自旋值不是的整数倍而只能是
/2;③电子自旋的回转磁比率是电子轨道运动回转磁比率的两倍。
把具有半整数自旋特征(s=1/2或-1/2)的粒子叫着费米子,而把具有整数自旋特征(s=0,1)的粒子叫着玻色子。我们已经证明了等同粒子的波函数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对称的和反对称的。实验证据指出对费米子来说,只存在反对称的情形。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个量子力学公设:电子体系的函数对交换任意两个电子必须是反对称的。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必须保持自旋相反。
泡利排斥原理:自旋相同的电子在空间彼此靠近的几率很小,它们要倾向于
彼此分开。
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相同的方向分占不同的轨道,这种排列方式,原子的能量最低,体系较稳定。
洪特规则的推论是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在半充满、全充满、全空的状是比较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