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二《一个人的遭

遇》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

2.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3.把握小说中细节描写的妙处。 一、开场白:

各位锦屏高级中学高一( )班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我姓伏,老师第一次来到你们锦屏高级中学,便被这美丽的校园打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都是连云港人,应该知道连云港有座以战争命名的山——抗日山。抗日战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此同时,在我们祖国的北方同样有个国家——苏联,也遭受二战的侵害,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来了解这个民族受到的创伤。投影:课题 一个人的遭遇 二、导入:

(先请同学们看一篇诗歌:《答案飘在风中》)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有资格叫做一名男子汉? 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 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

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

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一座山峰被冲入大海前得坚持多少年? 一些人获得自由前要苦熬过多少岁月?

一个人假装没有看见罪恶要扭转多少次头?

我的朋友,这答案飘在风中,答案飘在风中……

美国乡村歌手鲍勃·迪伦在1963年和别人共同合作,写下了这首反战歌曲《答案飘在风中》

请同学说说他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生答: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愿望。

师:在2600多年前,我们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也曾说“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处。”这句话是说战争是不吉利的,有德之人是不会去接近它的。

但是在我们蔚蓝色的星球上,总是时断时续地笼罩着战争的硝烟。无论是局部的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往往是伤残甚至死亡,废墟和绝望。一些有良知的作家,拿起了手中的笔,从各个角度记录了战争中发生的一幕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就是这些作品中优秀的一部。 三、简介作者:(学生阅读)

1

从19世纪末期的俄国到20世纪初的苏联,位于欧亚大陆西北部的这个古老的国家经历了国内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一战、二战……,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

肖洛霍夫,这位1905年出生的作家几乎经历了所有20世纪初的大战争。他于1926年开始构思巨著《静静的顿河》;1940年,巨著4卷本陆续完全发表。作家也因此获得1941年的斯大林奖金。1941年6月22日,前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投入了战斗。战争结束后,作家用了十年时间酝酿,完成了《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为此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过渡:

今天我们接着来品读索科洛夫回到队伍后经历的一切。

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听众、读者的眼泪是感动的泪,是激起了共鸣的泪。而在我们的小说节选部分,也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泪。

(三)文本研习(关于主人公的眼泪描写):

1.先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 【分组讨论】

【明确】第一次:课文36页“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第二次:课文37页“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第三次:课文40页“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2.为什么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天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讨论明确】

丧子之痛:“我的心痛得那么厉害”“我的心仿佛有东西断裂了”

在失去儿子之前,已经失去了很多:比如被饥荒夺去了生命的父母亲,比如被炸弹夺去生命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又比如那曾经的家园只留下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野草遍生……

儿子是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然而就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敌人的枪弹再次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后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个又一个苦难,一个人的眼泪究竟有多少可以流啊!

(为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指导学生阅读35页,文章第6、7自然段的相关部分,从索

2

科洛夫盼望与儿子想见的喜悦中,体会反衬出的得知儿子牺牲消息时的悲。)

3.最后的亲人的失去,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而遇见凡尼亚为什么竟使索科洛夫又热泪盈眶? 【讨论明确】

先看一看凡尼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外貌穿着:脏——眼睛如雨后黑夜的星星 动作神态:活泼——已经学会叹气

语言内容:年幼丧失亲人——包含孩子的纯真

总结:凡尼亚是一个天真纯洁、又历经战乱、饱尝人世沧桑的惹人怜爱的战争孤儿。

4.凡尼亚遇见了索科洛夫之后,生活中重新充满了阳光,而主人公是否从此告别了眼泪,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思考为什么“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讨论明确】 忧虑:“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为凡尼亚的将来忧虑; 痛苦:“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丧失亲人之痛是难以抚平的。 因而“我”虽然白天很坚强,但是晚上还是会泪湿枕巾!

四、文本研习(关于“遭遇” ):

1.从解题入手,文章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他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讨论明确]

索科洛夫的遭遇并不是平直的,而是那么的曲折。从课文节选内容看:

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穿心的痛)——得到儿子消息(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和希望)——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

在生命中索科洛夫也有过欢乐和期待,但是每次的欢乐总是被战争夺走,留给他的是无尽的伤悲,两个小时的对话,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一生,那是怎样的坎坷的一生啊!

2.在战争中,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而已吗? 【展示投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1914年8月——1918年11月):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