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的理想构建
构建一套中学作文教学使用的好教材,是众多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的一个梦想。著名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的新著《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近日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前沿性优秀科研成果,是目前所见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最有水准的力作之一。该书凝聚陈继英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广泛吸收心理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文章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最新作文教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作文教学体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近年来国内作文教育科研和实践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把探究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与揭示写作思维规律有机结合,使思维训练贯穿作文全过程
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写作活动的完整过程。从人的写作转化原理来看,一篇好作文的诞生,要经过“知――情――意――文(言)”的多重转化,也就是写作主体感知客观事物后,产生感情体验,然后转化为大脑的主观感受,再通过头脑的加工提炼转化为较为深层的认识,最后再经过文字加工转化为有系统的语言文字,才会成为一篇
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知――情”这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般的作文教学和作文指导书大多避而不谈或言之甚少,这正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所在。
感知世界、触动感情,是外界事物引起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体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良性变化,对外界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思维等才更灵敏,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时,其写作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传统的作文教材和作文教学,往往不关注感知和思想感情问题,研究智商问题较多,而关注情商不够,只讲求技术技巧,忽视对事物的感知和情感的研究,这就只关注了写作的一部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片面强调写作结果,学生作文动机和动力岂不匮乏? 陈继英先生这一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重视思想和语言文字积累的同时,吸取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着手,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而是更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和阐述。也就是说。既十分关注写作“感知――情感”问题,注重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主动调控,又注重对思维能力层次的清楚训练,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
在对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与写作思维特点规律的引导上。这就不仅使得这个作文体系的科学性大大增强,而且使作文教学指导的实效性大为增强。
二、突出了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
作文,说到底不是技术活,而是思想感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于人格修养的综合表现。那种困守着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的机械的技术主义的作文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鄙弃。但是,当我们打着反技术化、反工具化的旗帜去找寻作文教学实质的时候,却迷失在抽象的大文化概念的迷阵里,作文教学如临无形之敌,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又有人回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路子上去。诚然,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历史也已经证明它是低效的。
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和胸怀,汲取“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古训之后的人类智慧,汲取语文学科以外的科学研究成果,来充实、丰富和发展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操作方法。陈继英老师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正是具有这种胸襟和智慧的力作,远远超越了那种不关注思维思想,只讲求技术技巧的作文教学的苍白无力和那种文化论者大而无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