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经济驱动力分析(张俊)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表4-2 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Table4-2 Variable correlation matrix

x1 x2 x3 x4 x5 x6 x7 1.00 0.945 0.977 0.966 0.968 0.987 0.992 0.945 1.00 0.866 0.840 0.956 0.977 0.964 0.977 0.866 1.00 0.999 0.931 0.933 0.956 0.966 0.840 0.999 1.00 0.914 0.913 0.941 0.968 0.956 0.931 0.914 1.00 0.968 0.975 0.987 0.977 0.933 0.913 0.968 1.00 0.992 0.992 0.964 0.956 0.941 0.975 0.992 1.00 -0.882 -0.773 -0.910 -0.903 -0.831 -0.859 -0.861 0.991 0.977 0.947 0.930 0.975 0.994 0.988

x8 x9 -0.882 0.991 -0.773 0.977 -0.910 0.947 -0.903 0.930 -0.831 0.975 -0.859 0.994 -0.861 0.988 1.00 -0.861 -0.861 1.00

(1)首先将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再计算得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4-2)。

(2)由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见表4-3)和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可知,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高达98.003%,所以,只需求出第一,第二主成分Z1,Z2即可。

表4-3 总变异解释量

Table4-3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载荷平方和的提取

初始特征值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Initial Eigenvalues

组件 Loadings Component 差异% 差异%

总计 累计% 总计 累计%

% of % of

Total Cumulative % Total Cumulative %

Variance Variance

1 8.483 94.253 94.253 8.483 94.253 94.253 2 .338 3.750 98.03 .338 3.750 98.003 3 .119 1.328 99.331 4 .039 .437 99.768 5 .014 .150 99.918 6 .07 .082 10.00 7 5.54E-017 6.15E-016 10.00 8 -7.99E-017 -8.88E-016 10.00 9 -5.96E-016 -6.62E-015 10.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4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表4-4 因子荷载矩阵

因子 Factor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特征根 Eigenvalue 贡献率(%) Contribution rate (%)

Table4-3 Factor loading matrix 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 Eigenvectors Eigenvectors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0.997 .007 0.951 .289 0.975 -.178 0.962 -.215 0.976 .124 0.988 .122 0.993 .079 -0.9 .359 0.992 .103

8.483 94.253

.338 3.750

从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9个驱动力因子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1与其余的因子(x8除外)都具有极大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按照主成分分析的要求,特征值>1,且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即可。从主成分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己经达到94.253%,用它们足以代表原始因子所代表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选取第一主成分。

由主成分表可以看出,在第一主成分中分别代表了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X2、总人口数X3、农业人口数X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5、GDPX6、第三产业总产值X7、固定资产投入X9,这几个因素主要表现为经济和人口因素,因此可以概括为经济人口因子;其中,粮食总产量X8与第一主成分与有较大的负相关性,粮食总产量X8所反映的农业发展情况和土地生产力,概括为土地生产力因子。由以上分析,可将宜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概括为两个方面: 4.5.1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

(1)经济发展驱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导造成耕地资源日渐减少的的一个主要原因。从2004到2010年的7年间,宜州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固定资产投入增长了1.81倍,GDP总量增长了1.15倍。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从2004到2010年的7年间,宜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90.84元增加到15009元,增加了1.47倍。同时,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实施虽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占用大量耕

4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地。

(2)人口增长驱动:人口增长是仅次于经济发展之后的另一个导致耕地的快速减少的原因之一,成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宜州市2004年的总人口为61.38万人,2010年增加到64.9万人,同期城市化水平增长了5.7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2004年的26.8M2增长到2010年的36.1 M2。新增长的居住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用地。第三产业用地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多,进一歨减少耕地,导致耕地的负荷不断加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4.5.2 政策因素驱动政策因素

国家或市政府宏观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同样产生影响和制约。主要通过制定社会、经济政策,颁布法律、法规等手段来实现,但是这些因素是很难定量分析的,所以,本文在选择驱动力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时,没有将这些政策因素考虑进去。而是把他作为定性分析,由于土地利用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相继出台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都对耕地的有效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方面带来很大影响。

山川秀美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一项大工程,自实行以来,实施封山育林,鼓励土地退耕还林还草,逐步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增加了林草面积,减少了耕地面积。城中村改造工程的不断实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得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用地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5 土地可持续性利用对策研究

5.1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后备资源数量有限

2005年,宜州市土地利用率为65.82%,农业开发利用率为62.76%,土地垦殖率为24.64%,而同期河池市平均水平分别为64.33%、62.41%,10.10%,广西平均水平分别为79.10%、75.36%和18.14%。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开发利用率均低于广西平均水平,但土地垦殖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尽管2005年宜州市自然保留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3.30%,但裸岩石砾地占自然保留地的85.31%,荒草地仅占自然保留地11.71%,且坡度较大,不适于垦殖,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4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耕地数量减少,人地矛盾渐显

2005年,宜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耕地所占比重适中,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4.64%,高于广西17.88%的平均水平。从1997年至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由95430.65公顷减少到95113.35公顷,9年间减少了317.30公顷;同时,人口总数在稳步增长,从1997年至2005年由59.13万人增加到61.49万人,9年间增加了2.3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0.16公顷(2.42亩)减少到0.15公顷(2.32亩)。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以及地质灾害影响等,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将不断减少,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3)建设用地布局结构与现实需求矛盾显现

近年来,宜州市的各区域、各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超出了上轮规划的预测,出现了部分建设用地需求与规划布局错位(如宜州经济开发区),制约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

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过大(占建设用地的53.75%,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3.90%),城镇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规划用地规模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需求。

(4)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较低,土地利用相对粗放

2005年,宜州市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为14.48万元/公顷,低于广西19.45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GDP为36.33万元/公顷、二、三产业产值为21.80万元/公顷,都低于广西平均水平,单位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益较低。

5.2 土地利用战略

(1)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宜州市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遇严峻的挑战。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越发突出。

①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加大

全市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等,都需要足够的建设用地支撑,需要统筹协调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

宜州市是桂西北柳(州)河(池)经济地带一个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为主体的

4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工业体系。面对行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宜州市迫切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加速产业集聚。规划期间,宜州市将重点发展以宜州经济开发区、洛东工业集中区和德胜工业集中区等为主体的工业集中区,需要占用较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还要确保重大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加大。

②适宜建设土地多为耕地,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压力大

耕地是稀缺的土地资源,既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双重压力。人口增长和耕地数量、质量下降间的矛盾短期难以改变。

尽管目前宜州市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水平,但受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条件制约,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多集中于横贯市域东西部,地势平坦的条带区域。而宜州市的三大工业产业集中区主要布局于条带区域中的德胜镇、庆远镇和洛东乡等乡镇区域内,该区域大部分土地均为耕地。因此,宜州市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布局可选择的空间范围有限,将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同时,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罗宜二级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占用部分优质耕地。规划期内,宜州市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双重压力将越来越大。

③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有色金属工业是宜州市的传统工业企业,矿石冶炼能耗较高,污染排放较大;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的加工原材料也受到区域内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制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占用和开发一定规模的土地资源,各类工业污染、农业污染、过量采伐林木资源和水土流失等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日趋显现,从而明显影响全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利用战略对策

①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基本农田保护放在首位,强化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环保型生态农业。

②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建设用地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要充分体现节约集约利用现有土地,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

4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