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经济驱动力分析(张俊)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品零售总额全年实现18.58亿元,同比增长21.49%;农民人均纯收入4032元,同比增长9.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7元,同比增长1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0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98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2.3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5036元。

①农林牧渔业

2008年,宜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1亿元,同比下降0.03%。其中农业产值18.75亿元,同比下降2.85%;林业产值0.98亿元,增长3.17%;牧业产值12.44亿元,同比增长0.75%;渔业产值0.99亿元,同比增长3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54.98%。

②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2.08亿元,比上年降低8.05%;重工业完成产值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5%。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1%。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1亿元,比上年增加9.61%。

③第三产业

宜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邮政业、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金融、房地产业也初具规模。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邮政业产值4.30亿元,下降2.46%;国内旅游收入7234万元,下降8.73%;国际旅游收入78.80万美元,增长1.2%;金融保险业产值1.19亿元,增长15.25%;房地产业创收3.00亿元,增长11.92%。

(3)基础设施概况 ①交通运输

宜州市境内交通运输方便,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黔桂铁路和国道G323自西向东穿越境内,地方铁路岔罗线途经三岔、刘三姐两乡(镇)。在国道G323现已建成金(城江)宜(州)段高等级公路和宜柳高速公路。现又在国道G323附近兴建金宜高速公路,预计2012年通车。境内尚有宜(州)罗(城)二级路、宜(州)忻(城)二级路和18条省道及市、乡(镇)管理的公路,共784公里。全市各乡(镇)皆有公路相通。

1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②通讯

全市邮电通讯方便,移动电话、程控电话己经相当普及。用户多,覆盖的范围很广。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市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1.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4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4万户。

③城镇建设

至2008年,宜州市城市化水平为30%,还属于城市化初期阶段。近几年来,宜州市加快城镇建设步伐,2008年共拨款1.01亿元用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预计今后将投资1.06亿元用于开展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改善城区环境。

(3)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①科技事业

宜州市2003~2004年、2005~2006年均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第三轮广西创新计划先进县(市)等称号。

2008年,宜州市城镇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91人,比上年增长0.05%。其中农业类技术人员254人,科研和技术服务业487人,教育类5437人,卫生类1856人,企业类2240人。全市2008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617万元,比上年增长73.2%,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491万元,比上年增长4倍多。

近年来,宜州市通过实施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全年组织实施新计划项目10项,其中国家及自治区下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8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验收4项,应用技术成果11项。

②文化事业

宜州市是全国全民体育活动先进县(市)。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230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场馆2个,乡、村建设有文化站和文化室,戏台、球场遍布农村。

2008年,宜州市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支出986万元;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机构0.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达11.5万册;全市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4.8%;有线电视入户率15.4%;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庭电脑62.8台;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961元。

③教育事业

宜州市现已形成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国家教育“两基”验收。全市共有普通小学225所,初

1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级中学24所,高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7.34万人,教师4986人;另有中等职业中专学校1所,市属民族农业中专学校1所,区属高等院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所。

200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3537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支出429.6元。小学、初中普及率分别达99.9%、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92.94%。

④卫生事业

宜州市是“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81所,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

2008年,政府卫生经费支出2559.71万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7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15人,每万人口医生数达到11人。卫生机构床位1807张,每千人口医疗床位为2.85张。全年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3.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43‰,孕妇死亡率为22.97/10万。

⑤社会保障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2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超过46万人,参合率达87.3%。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760人,参加失业保险1497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8650人。全年城镇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12797人,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21487人。

2.4 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规模与结构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385953.1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42212.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76%;建设用地面积为11833.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7%;其他土地面积为131906.9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10%。

①农用地

全市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95113.3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9.27%;园地面积为1711.3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71%;林地面积为115988.3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7.89%;牧草地面积为15599.9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44%;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3799.24公项,占农用地面积的5.70%。

②建设用地

全市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8607.98公顷(包括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246.79

1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为6361.1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74%;交通水利用地面积3006.5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5.41%;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19.4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5%。

③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3259.4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2.47%;滩涂沼泽面积为97.4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0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28550.13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7.46%。

(2)土地利用效率

2005年,宜州市土地开发利用率为65.82%,土地农业利用率为62.76%,土地垦殖率为24.64%,耕地灌溉率为47.39%,耕地复种指数为292.85%,土地建设利用率为3.07%。单位建设用地GDP为36.33万元/公顷,第二、三产业产值为21.80万元/公顷,粮食作物单产为4278千克/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21.45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用地147.9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2.35%。

(3)生态用地布局 ①总体布局

按照创建宜州生态市(县)的要求,构建由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公路、铁路沿线、主要河流沿岸的生态林带,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自然保留地等组成的宜州市生态国土屏障,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风景名胜区布局

加大对全市现有的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严格限制占用景区内土地的各种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或破坏性开发行为,促进宜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规划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有:下枧河景区、古龙河景区、祥贝河景区、庆远景区、怀远景区、德胜景区、拉浪金浪湾景区,总面积为8482.72公顷。

③饮用水源保护区布局

加强对江河、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保护,防止污染,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有:位于石别镇的土桥水库饮用水源区、位于庆远镇的六坡水库饮用水源区等,水源保护区面积为969.86公顷。

④其它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

1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宜州市北部山区是市域内的主要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林区,涵养水源功能极为重要,为宜州市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要保护现有天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禁止乱砍滥伐的破坏生态行为。全市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为10853.24公顷。

(4)农用地布局 ①总体布局

按照宜州市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等特点,合理安排农林生产基地及用地布局,促进优势农林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继续加强以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为核心的农用地建设力度。

②粮食经济作物基地及其用地布局

全市按照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产业经济区,构建相应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经济区布局于下:

(a)东部农业经济区:主要布局于洛西镇和三岔镇,以生产优质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建设优质棉生产基地。

(b)西部农业经济区:主要布局于怀远镇、德胜镇和龙头乡,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木、水果生产为辅。建设以龙头乡为中心的沙田柚、碰柑生产基地;以怀远镇为中心的辣椒、糯玉米生产基地;以德胜镇为中心的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c)南部农业经济区:主要布局于石别镇、北牙乡和福龙乡,以甘蔗、桑蚕生产为主,林木为辅。形成以北牙乡、石别镇为中心,辐射全市的甘蔗、桑蚕生产基地。

(d)北部农业经济区:主要布局于刘三姐乡和祥贝乡,以蔬菜生产为主,建设中草药生产基地。

(e)中部农业经济区:布局于庆远镇,以生产优质粮食作物、蔬菜生产为主,水果生产为辅。建设以蔬菜、果蔗和葡萄为主的生产基地。

(5)基本农田调整优化 ①基本农田现状

宜州市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现状基本农田上图面积为92374.05公顷,比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83826.83公顷多8547.22公顷。现状基本农田中,耕地面积为71644.55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7.56%,可调整地类土地面积为64.89公顷,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0.07%;其他非耕地地类土地面积为20664.61公顷,占基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