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书目

《世界近代史》参考书目

2009-09-16 23:42:51

通史类:

(美)帕尔默等著,孙福生、陈敦全等译:《近现代世界史》(全3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

(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已出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月。

(英)佩里·安德森著,刘北成等译:《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张晓华、贾士蘅等译:《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法)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店1992-1993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12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吴琼译:《西方的没落》(一、二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

(德)马克斯·韦伯著,姚曾廙译:《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英)艾伦·帕尔默著,于亚伦等译:《夹缝中的六国——维也纳会议以来的中东欧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11月。

(美)E. 伯恩斯等著:《简明拉丁美洲史——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的诠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等译:《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美)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

理论与方法论类: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版。

(英)洛克著,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

(法)让·雅克·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第三修订版。

(英)霍布豪斯著,朱曾汶译:《自由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年9月。

(英)阿克顿著,胡传胜等译:《自由史论》,译林出版社2001年8月。

(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著,叶建新译:《功利主义》(英汉对照),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

(法)邦雅曼·贡斯当著,阎克文译:《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

(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12月。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4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4月版。

林红著:《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4月。

(英)彼得·伯克著,刘永华译:《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美)西达·斯考切波编,封积文等译:《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英)玛利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编,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瑞)雅各布·布克哈特著,金寿福译:《世界历史沉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专题研究类:

(瑞)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

(英)彼得·伯克著,刘君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8年5月。

(意)欧金尼奥·加林主编,李玉成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三联书店2003年12月。

(英)沃尔特·佩特著,张岩冰译:《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美)西达·斯考切波著,何俊志等译:《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3月。

(美)苏珊·邓恩著,杨小刚译:《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2月。

(美)约翰·斯梅尔著,陈勇译:《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李宏图著:《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

(英)罗伯特·杜普莱西斯著,朱智强等译:《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英)彼得·伯克著,杨豫等译:《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单世联著:《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英国:

(法)基佐著,伍光建等译:《1640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8月。

(英)阿萨·勃格里斯著,陈叔平等译:《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

(英)克拉潘著,姚曾廙译:《现代英国经济史》(上中下),商务印书馆1974-1977年。

(英)乔治·格罗史密斯,威登·格罗史密斯著,孙仲旭译:《小人物日记》,三联书店2005年3月。

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英)E. P. 汤普森著,钱乘旦等译:《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译林出版社2001年1月。

(英)爱德华·汤普森(即E. P. 汤普森)著,沈汉等译:《共有的习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杨豫著:《欧洲原工业化的起源与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法国: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

(法)阿尔贝·索布尔著,马胜利等译:《法国大革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法)马迪厄著,杨人楩等译:《法国革命史》(上中下),商务印书馆1973年。

(英)柏克著,何兆武等译:《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8月。

(美)林·亨特著,郑明萱等译:《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中山大学翻译组译,端木正校:《拿破仑时代》(上下),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英)彼得·伯克著,郝名玮译:《制造路易十四》,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

(法)弗朗索瓦·傅勒著,孟明译:《思考法国大革命》,三联书店2005年1月。

(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吕健中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4月。

(法)让·蒂拉尔著,房一丁译:《拿破仑时代法国人的生活》,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美)迈克尔·伯恩斯著,郑约宜译:《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法)让-皮埃尔里乌等著,杨剑等译:《法国文化史》(全4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法)阿兰·科尔班著,王斌译:《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叶桐等译:《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三联

书店2005年12月。

(美)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著,刘北成等译:《启蒙运动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法)米歇尔·维诺克著,吕一民等译:《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美国:

(美)麦迪逊著,尹宣译:《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美)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

(美)托马斯·潘恩著,何实译:《常识》,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英)爱德华·柏克著,缪哲译:《美洲三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8年12月。

(美)加里·纳什等编著,刘德斌等译:《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谢延光等译:《美国人——建国的历程》,《美国人——民主的历程》,《美国人——殖民地历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3月。

(美)杰里米·阿塔克等著,罗涛等译:《新美国经济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美)麦克弗森:《火的考验:美国南部战争及重建南部》(上下),商务印书馆1993-1994年。

(美)罗伯特·M. 福格儿森著,朱歌姝译,《布尔乔亚的恶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 林达著作五种。

德国和意大利:

(德)马克斯·韦伯著,甘阳等译:《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1997年12月。

(加)马丁·基钦著,赵辉等译:《剑桥插图德国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5月。

(美)科佩尔·平森著,范德一等译:《德国近现代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

(德)奥托·冯·俾斯麦著,杨德友等译:《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1-3卷),三联书店2006年2月。

丁建弘、李霞著:《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

(意)克罗齐著,王天清译:《1871-1915年意大利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日本:

(加)诺曼著,姚曾廙译:《日本维新史》,商务印书馆1962年11月。

(美)西里尔·E. 布莱克著:《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商务印书馆1984年。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1990年6月。

戴季陶:《日本论》,九州出版社2005年4月。

(日)远山茂树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10月。

(日)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杨辉译:《日本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

俄国:

金雁(原来她是秦晖的夫人啊~)著:《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苏)卡芬加乌兹等主编,郭奇格等译:《彼得一世的改革》(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5月。

(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著,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上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耿芳等译:《战争与和平:俄罗斯帝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9月。

曹维安著:《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王云龙著:《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