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计算机发展与信息社会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莫克利和埃克特在美国于1946年研制成功的ENIAC,ENIAC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2.在ENIAC的研制过程中,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总结并归纳了以下三点: (1)采用二进制
注: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0和1
(2)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的核心,工作全自动)
注: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3)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件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 第一阶段 (1946~1958) 电子管 汞延迟线 穿孔卡片、纸带 5千条至几千条 第二阶段 (1958~1964) 晶体管 磁芯存储器 磁带 几万至几十万条 第三阶段 (1964~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岛体存储器 磁带、磁盘 几十至几百万条 第四阶段 (1971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 上千万至万亿条 部 件 代 主机电子器件 内存 外存储器 处理速度 (每秒指令数) 3.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核心) (5)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用途 (1)科学计算
注:科学计算主要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2)数据处理 (3)实时控制 (4)计算机辅助
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技术CAT,计算机机仿真模拟。 3.计算机的类型
(1)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
数字计算机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按使用范围分类 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其性能分类
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 1.1.4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注:是指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可靠性更高。 (2)微型化(缺陷:发热量太高)
注:指发展体积更小、功能理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范围更广的计算机系统。 (3)网络化 (4)智能化 1.1.5信息技术的发展
1.数据与信息
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据处理之后产生的结果为信息,信息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1)数字化 (2)多媒体化
(3)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 (4)智能化
1.2.6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
1.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2.一个字节由八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字节是信息组织和存储的基本单位。 1汉字=2个字节(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PB=1024TB 1.2.7字符
1.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共有2=128个不同的编码值。 2.“a”字符的编码为11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97;则“b”的编码值是98。 3.“A”字符的编码为10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5;则“B”的编码值是66。 4.“0”字符的编码为011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48;则“1”的编码值是49。 5.我国于1980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
6.把最常用的6763个汉字分成两级:一级汉字有3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列;二级汉字有点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 7.由区号和位号构成了区位码。
8.为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称为汉字输入码,也叫外码。 9.汉字内码是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的汉字代码。 10.汉字地址码是按汉字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 1.3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坚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2.运算器主要由一个加法器、若十上寄存器和一些控制线路组成。
3.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就像人的大脑指挥躯体一样。 4.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指令寄存器、译码器、时序节拍发生器、操作控制部件和指令计数器。
操作码 源操作数(或地址) 指令的基本格式
5.中央处理器(CPU)只能直接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外存中的数据只有先调入内存后,才能被中央处理器访问和
目的操作数地址 7
处理。
6、输入设备是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命令、程序、数据、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等。
7.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音箱等。 8.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有时也称为外部设备。
9.总线一般分为三部分:(1)数据总路线(2)地址总线面(3)控制总线。 1.4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受CPU控制。
3.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统称为外部设备。 4.CPU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和时钟主频两个。 5.CPU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
6.存储器分两大类:一类是设在主机中的内部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属于临时存储器。另一类是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存储器,叫外部存储器或称辅助存储器。
7.微机的内存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另一类称为只读存储器。
8.只读存储器(ROM):CPU对ROM只取不存,里面存放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制造厂写入并经固化处理,用户是无法修改的。
9.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容量和速度
10.USB移动硬盘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11.光盘分为三类:只读型光盘、一次性写入光盘、可擦除型光盘。 12、光盘的三个特点
1)存储容量大,价格低。
2)不怕磁性干扰,所以,光盘比磁盘的记录密度更高,也更可靠。 3)存取速度快。
13.120mm的单面单层DVD盘片的容量为4.7GB。
14.微型计算机有5个技术指标:1)字长 2)时钟主频 3)运算速度
4)存储容量 5)存取周期
1.5软件系统
1.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 2.硬件系统也称为裸机,裸机只能识别由0和1组成的机器代码。 3.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它只是一台机器而已。 4.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5.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调度和资源分配的一个独立单位。 6.被分解的不同进程就叫做线程。
7.操作系统计的功能主要是管理,即管理计算机的所有资源。
8.操作系统具有处理器、内存储器、设备和计算机文件等方面的管理功能。 9.通常操作系统分为五类:1)单用户操作系统 2)批处理操作系统
3)分时操作系统 4)实时操作系统 5)网络操作系统。
10.在计算机中,指挥计算机完成某个基本操作的命令称为指令。所有的指令集合称为指令系统,直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指令系统的语言称为机器语言。它的效率最高,执行的速度最快,而且无需“翻译”。
11.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称为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一般称为目标程序。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汇编程序。
12.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编译程序,这种翻译过程称为编译。 1.6多媒体简介
1.媒体是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内容。 2.多媒体具有交互性和集成性两种特性。 3.最基本的三种媒体是:声音、图像、文本。
4.JPEG标准:是第一个针对静止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
5.MPEG标准:规定了声音数据和电视图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声音和数据之间的同步等问题。 6.计算机病毒具有5个特点: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7.计算机按其感染的方式,可分为5类:
1)引导区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5)Internet病毒(网络病毒)
第六章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6.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市场高度、紧密结合的产物。 2.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3.数据通信工程指在两个计算机或终端之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信息和传输数据。 4.关于数据通信的相关概念,下面介绍几个常用术语:
1)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体或渠道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3)调制与解调
4)带宽与传输速度(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 5.误码率(指二进制比特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6.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三种: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7.局域网最大距离不超过10公里。
8.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等五种。 9.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缆。 10.网络接口卡是构成网络必需的基本设备。 11.集线器是局域网的基本连接设备。
12.网络划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主机至网络层。
13.Internet始于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并资助的ARPANET网络计划。 15.我国于1994年4月正式接入因特网。 16.TCP即传输控制协议,位于传输层。 17.IP协议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
18.联网计算机之间进程相互通信的模式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也简称为C/S结构。 19.IP协议主要有IPv4和IPv6两个版本。
20.一台主机的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21.IP地址由各级因特网管理组织进行分配。 22.每一个Web页都由一个唯一的地址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