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分为三大组:即: 镜质组、壳质组、 惰质组。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称为 有机显微组分 , 而煤中的矿物杂质称为 无机显微组分 。 5、煤中矿物质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即: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和后生矿物。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9、工业分析中,水分是以空气干燥基煤样为准,灰分以干燥基煤样为基准,挥发分则以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 (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31、压力可分为(静压力)和(构造压力(动压力))。

32、主要根据热变质的热源及其作用方式,可将煤的变质作用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33、含煤岩系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等几个方面。

34、含煤岩系的后期变化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保存程度)和(煤质)三个方面。 35、引起含煤岩系后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

36、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的三种补偿关系为:(过度补偿)、(欠 补 偿)、(均衡补偿)。

37、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38、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有(明显接触)、(过渡接触)、(冲蚀接触)三类。 39、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40、与煤碳资源形成和聚集有关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滨岸带的各种沉积体系以及浅海沉积体系等。 二、名词解释: 1、反射率:

煤抛光表面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煤的反射率不断的增强。

2、煤的粘结性:

指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即干馏或热解)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形成焦块的能力。

3、煤的结焦性:

指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焦炭强度和块度符合冶金焦的要求)的性质。

4、煤气化:

煤的气化是使煤与氧气、空气、水蒸气等反应,生成含有CO、H2等可燃气体的工艺过程,即把固态的煤变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5、沼泽

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 6、凝胶化作用

是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殖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7、残植化作用

残植化作用是泥炭化作用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8、丝炭化作用

是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化阶段的一种氧化腐朽过程。 9、煤化作用阶段

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煤化作用阶段。 10、煤变质作用

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11、地热梯度和地热增温率

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增高的数值叫地温梯度(地热梯度);地温每增加1℃,往下进入的深度较地热增温率。 12、深层变质作用

是指煤层沉降到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其上覆地层静压力的影响,导致煤的变质程度随着深度而递增的变质作用。 13、希尔特定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