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word格式文档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报告

青山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一)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朗读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再现情境、领悟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水平。

(二)朗读教学现状的需要

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显示:

(实验前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见附页一)

不够准确:54%的学生出现丢字加字现象;41%的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准确;56%的学生朗读出错;

不够流利:50%的学生出现指读回读现象;

没有感情:50%的学生朗读语速过慢,37%的学生朗读过快,标点停顿不当;56% 的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原因分析:

我们认真分析调研结果,查找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地域差异问题之外(方言重),关键在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问题,即教学目标重结果(盲目追求有感情朗读)轻过程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忽视训练过程);教学过程重知识(应付考试)轻能力(忽视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重教师(教师讲述)轻学生(学生感悟)。”这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也不符合课程目标要求。为了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朗读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探索一条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目前我校乃至全乡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的困惑,为此09年春起我们开始着手调研,09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后,向县教研室申报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始立项研究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摸索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目标。

三、课题的研究实施

(一) 启动阶段(09年3月——5月) 1、申报立项,确定申报课题。

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情,我们开展实验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调查问卷活动,共调查学生48人,辐射5个班级,从4个方面18个小项进行调查我校朗读教学现状,经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学生朗读能力底下,我们就这些学生朗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读表现召开专题研讨会,我们讨论分析归结认为,造成这些想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朗读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希望能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我校语文组特申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进行试验研究。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划分子课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教学主管副校长苏晓琴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划分了4个子课题(即:小学生朗读目标的研读、小学生朗读方法的研究、小学生朗读技巧的研究、小学生朗读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夯实了阶段研究任务,是课题研究工作人人有责个个参与,思路清晰有章可循,研究工作自2009年5月正式开始。

(二)实验阶段(09年5月——10年10月)

1、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①理论学习阶段:组织教师翻阅文献资料《语文新课程标准》、《帮你走进新课程》、《陕西教育》、《教师报》、《小学语文教法》、《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刊物、论文论著,优质课程资源和课例专辑等,开放教师的视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寻找捷径推进课题研讨。上网下载相关资料做专题讲座报告4次,使教师首先从理论上过关,对朗读教学方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科学的定位,为研讨试验工作进展打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好了坚实基础。②实践论证阶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12节,撰写论文24篇、教学反思心得体会20篇、编写教学设计18节、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能力展示”(诗歌朗诵赛1次、故事会1次、读书活动4次、经典诵读2次)等系列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论证、在论证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③经验交流阶段:采取专题研讨法,针对课题研究召开主题教研,指定专人针对专项问题研讨发言,广大教师积极研讨、各抒己见、群教群研,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实践得出的理性认识,及时总结交流查漏补缺,为再实践再总结做好准备,努力使实验结果达到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提倡师生大胆展示、发表刊登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独特见解,两年来师生共计获奖发表作品18件,大大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展。

2、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农村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四重视教学策略”,即重课标(重视课标研读)、重课堂(重视课堂改革)、重学生(重视能力培养)、重过程(重视方法引导),充分发挥课标的导向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的阵地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1)重视课标研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目标是“能用普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整个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分三个阶段目标来完成,即:“一阶段目标初读(读正确)——二阶段目标熟读(读流利)——三阶段目标细读(有感情)”构建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攀升的框架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阶段目标细化,设计到每一课时每一教学环节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朗读目标,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读正确是读流利的前提,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切忌直接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是朗读的高标准要求,要实现“有感情的朗读”需降低朗读目标从基础做起,先解决好读正确流利再谈有感情。

(2)重视课堂改革

农村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甚至也是唯一的渠道。毫无疑问朗读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课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熟记背诵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情感熏陶,这与新的教学理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的落实相差甚远。我们依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彻底改革课堂旧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给学生留足朗读时间。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专业整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