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单元古文两篇备课习题】

⑥邯郸为郡:动词,变成 .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1、译文: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我本来早就知道它会这样的。

2、译文: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所做的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3、译文:没有机会(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到极点。

4、译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 四)理解性默写: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3.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4.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5.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6.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7.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8.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9.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10.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1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12.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3.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4.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5.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6.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7.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8.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19.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0.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2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3.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五)辨析赏析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 强:勉强。

2.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估量、考虑”之义。A项渡过。C项量长短。D项写。

3.答案 D 解析 D项生事:制造事端。A项古义:写回信。B项古义:书信往来。C项古义:不同寻常。

4.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5.答案 D解析 A、B、C三项为介宾后置句。D项为陈述句。 6.答案 B 解析 谤:指责。

7.答案 D 解析 ①是分析两人的交往情况,⑥是分析社会现状。 8、D

9、答案 C 解析 引用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作类比,表明作者推行新法的决心。

六)课文理解简答: 1.缘由

2.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致怨

3.反对派 原因 不恤国事 苟且偷安 墨守成规 4.结束 严谨 5.坚决

6、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7、答:“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1.答案 B 解析 舍:居住。

2.答案 A 解析 ④句是曾巩父亲对他的评价,属于间接描写;⑤句是曾巩的不足之处;⑥句是说曾巩做事果断,与德行无关。

3.答案 A解析 “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这是段缝给王安石的信中的内容,王安石并不这么认为。

4.①译文: (我)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并且敬佩他,和他做了朋友,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关键词:“始”、“友”、“道”)

②译文:他内心勇敢并合乎道德,这不是能用刑罚和利益改变的。(关键词:“适”、“可以”、“动”)

③译文: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节操,不被一般人引诱。(关键词:“所以”、“自守”、“于”、“众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