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和合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

创建“和合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民族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实施特色项目,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务川民族中学2014年被列为县级特色学校的创建单位,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此项工作,确立以“和合教育”为我校的办学特色。现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作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为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成立组织机构

自县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文件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由王榜乾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蒋雄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着手研究创建工作。

三、大力宣传发动

1、2013年12月20日,组织中层干部以上负责人召开了研讨会,认真研究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2014年1月10日,召开全体教师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动员会”,认真传达《务川县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让学校领导及我校全体教师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的重大意义及工作要求,宣读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对创建工作作部署安排。

四、根据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创建项目“和合教育”特色。 (一)“和合教育”提出的背景:

首先家长为了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经过调查70%以上的学生在双休日时间里,都要求学生补课。看不到社会的价值观导向也是不和合现象存在的主要根源。

.

.

其次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由于教育目标和途径以及方法受不同的观念的引导,在德、智、体、美、劳、心、群等几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和合的现象,家长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时间的的问题,指导方法的问题和工作压力的问题,更希望于学校教师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家长对高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给学校教育教师带来的无形压力,有时就转化为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教育的和谐离不开家校间的合力与合作。

第三是教师教育存在的不和合现象。大量教师从师范本科毕业,非师范类本科生也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来,老师的岗位继续教育特别是爱生爱岗的师德教育的缺乏,对中国古老伦理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实践的匮乏,也带来很多不和合的因素。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泊,给学校依法依规办学以德治校都带来严峻的问题,但培养下一代又是不可重复再造的过程,“育人千秋”是对每一名名教师提出来的职业规范,它是学校内部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和合教育”特色形成的背景分析

人民大学张利文教授提出“和合学”理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基于张教授所提出的理论,和我校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民族中学十一年的办学历程秉承的办学理念“团结、和谐、情感、反思”、“民中兴衰、我的责任”意识和学生“三会”的培养目标,即:会思考、会表达、会操作,以及教师的建设目标“三能”:能爱、能研、能恒(简称:爱---状态、研---精神、恒---毅力)都是相一致的。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民族教育和学生学业知识都始终遵循着和谐合作的办学思想,努力创造着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多赢的教育局面,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民族体育《篾鸡蛋》、民族舞蹈《陶盆打褂子》等与社区活动共同和谐合作、民族中学师生间的和谐合作共享多赢的教育的良好局面。

1、学校有自编的校本课程《走进务川》《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汇编》以及传统民族体育乡土教材《蔑鸡蛋》《高脚竞速》《押加》《板鞋》等,校园文学刊物《新芽》无处不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发展。

2、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我校已经启动,民族体育教育已初见成效,体现民族教育与现代教育和谐发展。

3、2006年,我校民族体育项目高脚竹竿舞参加了全国亿万中学生阳光体育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仡乡苗寨的民族风采和我校师生的才艺水平;2007年,学校的篾鸡蛋队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

.

.

举荣获金奖,体现我校师生合作和谐的民族教育成果。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性格、学识分布较均衡,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用课程思想进行目标管理的专业发展意识较强,因此开展好融合教育研究

(三)“和合教育”理念:

“和合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两层:一层是“和”的取义有三个:一是尊重,二是和谐,三是协调。二层是“合”的取义有二个:一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合口,适合之意。二是汇拢团聚,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为方式。“和合”是指多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命。“和”是目标、是标准,“合”是手段、是途径。“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以“和生、和立、和处、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

五、拟定方案,组织实施。

特色学校项目确立后,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分年度规划,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各部门组织实施。

(一)总目标:建成务川领先、遵义一流,具有鲜明‘和合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二)主要思路与策略: 创建思路:

坚持“和合创新、科学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和而不同,仁和智谐”为校训,以“民主开放,和处和爱”为校风,以“内涵创优,和生和达”为教风,以“勤思砺行,和学和立”为学风,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建设。

创建目标与策略

1、和合管理:政通人和,合力合拍;

以“团结 和谐 情感、反思”为管理理念,实现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负责的精神、主动反思的习惯。即学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一切支持性环境。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