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
学习重难点: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想: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 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简介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好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腮边微露些赤须,他就是青面兽——杨志,他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
三、课文结构与内容:
一(1—9)段:主要写杨志驱赶众军汉们顶着烈日行路的过程。 1段:写杨志一行人出发前的准备和辞别梁中书后启程。(铺垫)
2段:写杨志押解生辰纲途中,初始平稳,入山路后,天气热,路难行,杨志催促、 打骂军汉和虞候,逼他们前行。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
3段: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告杨志的状,杨志继续打骂众军汉前行。 456段:杨志六月初四继续驱赶众军汉顶着酷热的山路前行。
7段:写杨志与众人在“走”、“歇”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进一步激化达高潮。 8段:写杨志发现松林里有人前去巡察盘问后放心回来。(伏笔再起)
9段:杨志终于无可奈何地默许了众军汉歇凉,却引出了被劫的序曲,种下祸根。 二(10—14)段:写杨志等人中计丢失生辰纲。(写晁盖吴用七人智取生辰纲) 10、写酒汉(白胜)与军汉们及杨志买卖酒的对话。酒汉以退为进,掌握主动权; 军汉注意力被吸引,杨志继续打骂军汉。
11段:写七个枣客问事买酒,麻痹众人,馋人入套,借机下毒。 12段:写杨志等人被骗买酒中计。
13段:七个客人趁药起了作用,抢去生辰纲,杨志功亏一篑。 14段:介绍七个客人为谁,和用计过程。
第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督管、虞候、军汉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主要写杨志与晁盖吴用等人的斗智斗勇,是全文的高潮。
主题内容:写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贪官的斗争形式。
线 索: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
两种矛盾:一是杨志与军汉、虞候、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解途中的快与慢,走与停,喝酒与不喝的矛盾,是故事的次要矛盾。是明防的一方。二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是故事的主要矛盾,晁盖是暗夺的一方。
人物性格特征:杨志:精明能干,深知江湖事故,处处小心谨慎,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吴用晁盖: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了解杨志故事:失陷花石纲;卖刀杀牛二;东京斗武;押解生辰纲。 “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 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四、细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讨论后逐一明确
1.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