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4版)

疗程。⑥金刚烷胺每次1O0mg ,晨晚各1次,连用3-5天。

[附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 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肺部浸润。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一般1周内逐渐出现肺纹理粗乱的间质性改变、斑片状或片状渗出影,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治疗参阅本节病毒性肺炎。

[附2]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肺炎 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

潜伏期1-7天,大多数在2-4天。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46—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4版)

重症患者常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c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外周血白细胞不高或减少。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凡疑诊或确诊H5N1感染的患者都要住院隔离,尽早(在发病48小时内)口服奥司他韦。

第七节 肺真菌病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增多,肺真菌病有增多的趋势。

肺真菌病的病理改变可有过敏、化脓性炎症反应或形成慢性肉芽肿。X线表现无特征性,病理学诊断仍是肺真菌病的金标准。

肺念珠菌病

—47—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4版)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是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肺念珠菌病有两种类型,亦是病程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一)念珠菌支气管炎

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多量似白泡沫塑料状稀痰。X线仅示两肺中下野纹理增粗。

(二)念珠菌肺炎

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咳白色泡沫黏痰,有酵臭味,或呈胶冻状。胸部X线显示纤维条索影伴散在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结节状阴影;或融合的均匀大片浸润,自肺门向周边扩展,可形成空洞。

诊断肺念珠菌病,要求连续3次以上痰培养有念珠菌生长,涂片查见菌丝,或经动物接种证明有致病力。

留痰标本时应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数次,弃去前两口痰,取以后的痰标本,立即送培养。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氟康唑每日200mg,首剂加倍,病情重者可用400mg/d,甚或更高剂量6-12mg/(kg·d)。两性霉素B可用于重症病例,0.6-0.7mg/(kg·d )。

—48—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4版)

第八章 肺脓肿

肺脓肿(lung abscess)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

病原体常为上呼吸道、口腔的定植菌,包括需氧、厌氧和兼性厌氧菌。90%肺脓肿患者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常见的其他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引起坏死性肺炎。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吸入性肺脓肿

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人致病。病原体多为厌氧菌。

(二)继发性肺脓肿

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支气管异物阻塞。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

—49—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4版)

(三)血源性肺脓肿

因皮肤外伤感染、疖、痈、中耳炎或骨髓炎等所致的菌血症,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为常见。

【临床表现】

1、吸人性肺脓肿患者多有齿、口、咽喉的感染灶,或手术、醉酒、劳累、受凉和脑血管病等病史。

2、急性起病,畏寒、高热,体温达39-400C,伴有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3、于发病的10-14天,突然咳出大量脓臭痰及坏死组织,每日可达300-500ml,静置后可分成3层。

4、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症的表现。经数日或数周后才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极少咯血。

5、初起时可无阳性体征,或患侧可闻及湿啰音;继之出现肺实变体征;肺脓腔增大时,出现空瓮音。

【入院检查】

—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