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拟题组训练二十二 灾害3(含解析)概要1讲解

二十二灾害

陷落地震是地震的一种,是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读中国地震台发布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陷落地震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震震源时间 地点 级 深度 2013-神木3.1 0 6-12 县 2013-神木2.5 0 9-28 县 2014-府谷2.8 0 4-13 县 (1)(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简述陷落地震的主要特点。 (2)(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地质灾害的成因)试分析陷落地震的诱发原因。 答案:(1)特点:震源浅,震级也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

(2)溶岩地区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洞顶塌落;地下开采,形成巨大空洞,矿洞塌陷;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也可导致陷落地震。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乌鲁木齐持续降雪,城区积雪超过15厘米,对交通和出行有较大影响。1日10时,乌鲁木齐气象部门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2015全国第三次大联考,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简述寒潮灾害发生的时间、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防御措施。

答案:时间: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主要灾害:带来冻害;影响交通和出行安全;损毁输电线路等设施。

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畜防御寒潮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宣传,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培育耐寒、抗冻品种,减少农业损失。

解析: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天气的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带来主要灾害有冻害,影响交通和出行安全,损毁输电线路等设施。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畜防御寒潮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宣传,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培育耐寒、抗冻品种,减少农业损失等。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

(1)(2015山东德州二模,43,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危害)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2015山东德州二模,43,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与防御)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答案:(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

(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亢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电意识等。

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

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

(按2∶1编制)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2015吉林实验中学5月质检,水文灾害的成因)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2)(2015吉林实验中学5月质检,水文灾害的成因)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答案:(1)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率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2)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率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解析:第(1)题,从水源条件分析,该地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图中①所示区域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频率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从地形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坡度更陡,易使泥石流形成;从物质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有一断层,且松散碎屑物更多,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第(2)题,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集水时间,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率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这段时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所以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一年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下图示意1995—2009年长江某支流流域洪涝灾度与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的关系。灾度数值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

(1)(2015福建宁德质检,水文灾害的成因)指出图中洪涝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2015福建宁德质检,水文灾害与防御)简述该流域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洪涝灾度波动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

原因: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增多,洪泛区经济密度增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

(2)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 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 材料二:下图为尼泊尔经纬度地图。

(2015贵州遵义5月质检,地质灾害与防御)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此次地震产生的可能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危害:房屋倒塌,电力通信设施受损,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建立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危害。下图为某区域冰雹次数等值线(单位:次/年)分布图。

(1)(2015湖北黄冈5月质检,气象灾害的成因、特征)试分析该区域冰雹空间分布特征。 (2)(2015湖北黄冈5月质检,气象灾害的危害)说明冰雹给该区域带来的危害。 答案:(1)分布不均,北部多南部少,阿勒泰北部最多。

(2)影响农牧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摧毁房屋建筑;影响交通运输。 2015年3月31日,甘肃遭遇强沙尘暴袭击,大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当地交通、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读甘肃省近30年平均沙尘暴四季分布比例表,完成下列问题。

分布比例 站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名 (%) (%) (%)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