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溶解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认识溶解现象;说出溶液的特征。 知识目标 教 学 目 标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能力目标 通过物质溶于水的探究,培养学生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的分析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情感目标 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 析 重点 难点 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乳化现象。 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过程。 个人二次 备课: 个人二次 备课 :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索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如果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若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 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 教 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精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农药、医学 药制剂的合成,石油的开采,污水的处理等都和乳化作用有关。 过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程 盐分散到水中配制成食盐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配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 配制成喷洒的药液等。那么,物质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溶解与乳化 【活动与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实验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固体消失,液体变为紫红色 无明显变化 食盐加入水中 固体消失,液体无色 无明显变化 蔗糖加入水中 固体消失,液体无色 无明显变化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固体不消失,液体浑浊 小颗粒下沉

教 学 过 程 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1.悬浊液: 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如:泥土、粉笔灰等。 2.乳浊液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食用油等。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活动与探究】乳化现象 洗洁精能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以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等。 【拓展视野】乳化作用 3.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蔗糖等。 溶液的特征: ①均一性:指液体各部分的性质(包括浓度和密度等)都相同; ②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中的物质不会随意 析出; ③溶液都是混合物。 溶液的用途: ①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②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成为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活动与探究】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的建议 建议1:溶解时不断搅拌,因为外力作用使微粒运动速度加快; 建议2:加热溶解,因为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度加快; 黄色液体不消失,液体浑浊 小液滴上浮

建议3:研碎后溶解,因为增大了微粒与水的接触面积。 【拓展视野】冷却剂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B )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五.归纳总结 一、溶解与乳化 1.悬浊液 2.乳浊液 3.溶液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六.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