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潍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

民歌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传播/流传)得广..泛,是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从不试图揪过耳朵来把你训斥一顿,更不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多么白璧无瑕或者多么光彩夺目;它没有吓人之心, ;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作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搏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求取)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是生命的全息,要在天长地久中去(品味/体味)。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真诚而素朴的忧愁,真诚而素朴的爱恋,真诚而素朴的希冀与..憧憬,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顺着心游信着心游。

其实,流行歌曲的起源也应该是这样—— ,唱平常人的那些平常的牵念,喜怒哀乐都是真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萦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灵的作为,而不是喉咙......的集市。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锤炼 白璧无瑕 C.希冀 自命不凡

B.搏得 D.喉咙

光彩夺目 魂牵梦萦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播 C.传播

乞讨 求取

品味 体味

B.流传 D.流传

求取 乞讨

品味 体味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没有取宠之意 B.也无意取宠

唱平常人的平常心 唱平常人的平常心

C.也没有取宠之意 D.也无意取宠

平常人唱出平常心 平常人唱出平常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人鱼》是林允的首秀,虽然是第一次表演,但是林允展示了正如她年纪一般青春活泼、穷形尽相的演技,打动了无数观众。 ....

B.距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仅有数月时间,主办方积极筹划,严阵以待,力争在办好“节俭奥运”....的同时,也办出一场精彩奥运。

C.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危机此伏彼起,美国分身乏术,左支右绌,全球部署面临空前挑战,“亚太再平衡”战略将....难以为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药品的临床数据存在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给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B.张明霞下班回到宿舍就看见室友王青正和她的爸爸坐在靠窗的床上,一边吃瓜子一边聊着什么,手舞足蹈的。

C.2016年将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的箱包、服饰、围巾、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D.到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城际交通网络,相邻核心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美学则是哲学的重要表征。美学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转型亦是如此。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生态文明时代所强调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一系列新观念,改变了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重要社会转型,必然要求美学随之发生必要的转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渐勃兴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就是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重要学术转型,体现了美学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转型由传统认识论转变到生态存在论,由人类中心论转变到生态整体论。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文明时代唯科技主义的盛行,认识论哲学在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在我国具有

广泛影响的实践美学,认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问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并以“人本体”与“工具本体”作为其主导性理念。新的生态美学则是哲学立场的根本转变,由传统的“主体认识客体”以及“人类战胜自然”的认识论模式调整到“此在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存在论、生态整体论模式。在美学上则是由“人化的自然”的认识论美学转变到“诗意地栖居”的生态存在论美学。

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转型由漠视自然的艺术中心论转变到自然潜在审美属性的重新发现,由形式的静观美学转变到参与美学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美学领域主导性的美学观念是将自然美视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的观点;新的生态美学则强调自然的部分“复魅”,即适度恢复自然的神圣性、神秘性与潜在的审美性。在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上,传统美学强调一种静观的、仅有视听觉介入的距离之美;新的生态美学则强调主体与对象须臾难离的“间性”关系,是眼耳鼻舌身整个身体介入的参与美学。传统美学是一种过度强调对象的比例对称和谐的形式美学;新的生态美学则从人与世界的机缘性共在与生存生命的新视角,提出此前只初露端倪或从未有过的美学范畴,诸如家园、场所、栖居、游戏与参与美学、身体美学、生命美学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美学的面貌。

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转型是美学研究方法的转型,由传统美学的主客二分研究方法转变到新的生态现象学方法。传统美学的“人本体”与“工具本体”的哲学立场决定了它必然立足于一种主客二分、感性与理性二分、人与自然对立的美学研究方法,力倡审美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改造,判断先于快感,人类战胜自然等;新的生态美学则力倡一种新的生态现象学方法,将一切主客二分、人与自然的对立加以“悬搁”,主张一种人与自然的“共生”、感性与理性的“共在”、身体与世界的“间性”。生态文明时代美学的兴盛使以“天人合一”为其主要文化立场的中国古代美学重放光芒。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28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美学的不同特征并揭示了造成分歧的原因。

B.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转型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并分析了美学转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C.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转型是经济社会与文化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紧迫要求。 D.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转型的实质就是传统美学哲学立场和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 7.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强调改造自然,以人类为中心;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