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材简析: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人民币的认识等有关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去,收集各种数学信息。教材提供了三幅图,意在为搜集信息提供线索。其中去海边收集信息对有些地方不适应,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去完成。安排这一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其它有关知识,
并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3、通过动手实践,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发现了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找几个学生说给大家听。)
2、谈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不错。今天,老师想让你当个小小信息员,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信息收集回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愿不愿意?
(1)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的三幅图。
谈话:仔细观察一下,图中的小朋友都到哪里去收集信息了? (2)交流观察情况:第一组小朋友去学生用品商店收集学习用品 的价钱的信息,第二组小朋友在网上收集恐龙种类的信息,第三组小朋友到大海边去收集贝壳、帆船、海鸥只数、游泳小朋友人数。。。。。。的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想收集数学信息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走进生活,合作交流。 1、教师指导,制定计划。
谈话:咱们班的小朋友想去哪里收集信息呢?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全班同学。
(1) 学生讨论去哪里收集信息。
(2) 班内交流:收集班内同学的体重、身高、年龄、考试成绩、 一周内受表扬的次数、每周用的零花钱、上网收集信息、去商店收集信息、去体育课上收集信息……
(3) 师生共同比较选优:到体育场上收集上体育课班级的人数、 学生的身高、体重、跳高、跳远的成绩、扔铅球的成绩、仰卧起坐的次数、一分钟跳绳的次数……
(4) 小组讨论怎样分工。
(5) 班内交流分工情况:1号、二号同学负责测量,三号负责记录,四号同学负责小组同学的安全。
(6)谈话:,老师相信各个小组一定会注意安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快地把你们组分工的数学信息收集起来。把收集到的信息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下来,好吗?
2、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1)谈话:每个小组都很快地完成了任务,把你们组收集到的上来介绍给
大家,好不好?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3)谈话:看到你们收集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有没有问题想问问大家? (4)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 谈话:哪位同学还有什麽想法想告诉大家吗?
(7) 学生谈想法。体重太重的同学得加强体育锻炼,体重太轻 的同学得多注意营养;体育成绩差的同学得加强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讨论收集数学信息的渠道没,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广阔性。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通过对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谈话: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能一起合作收集到生活中的这
麽多信息,并且还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去收集一些数学信息,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不好?
[设计意图]:(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情知共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课后反思:
新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从现实出发,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活动组织形式多样。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说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目的是为学生分组收集数学信息的渠道作参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收集数学信息的渠道,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在教室里,有的到教室外,形式多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