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应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仔细品味,反复赏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4.请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三、理清顺序,注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1.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同学们能不能再看看课文,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写在黑板上。)

2..看看你们设计的板书,仔细思考,发现了什么?(可发现作者的观察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可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可发现作者观察的另一特点,即:观察抓住变化。甚至学生也可以说他发现了潮刚刚出现时作者写了人们的反应,可潮来到人们近前,最壮观之时,却未写人们的反应等等。)

3.反复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再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尝试背诵。 四、作业:创设情境,写一写。

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讲解、报道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

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张丽梅 学员单位 西固区东川中心校 观察时间段 40分钟

观察对象 观察点 四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 观潮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齐读课题直接导入: 1、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2、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优点: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以备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有关资料,背景等进行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才能让学生学习课文变得更加顺畅。 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观赏。 3、 学生谈谈感受。 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缺点:农村学校的学生 收集资料较困难,对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准备不足,教师没有及时补充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