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淮安市总规文本汇编

第一章 总则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09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

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总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3、重点镇:共13座,规划城镇人口2—7万人。 4、一般镇:共40座,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第四节 产业布局规划

工业产业布局

1、中心城市以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淮阴、楚州、盐化工等5个工业片区为载体,分类整合现状工业用地,鼓励城市中心区工业逐步向外搬迁。在巩固提升传统大型主导产业的同时,吸纳符合环境要求和投资强度的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工业体系。

2、在中心城市以外规划16个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载体,鼓励各区县、镇探索统一招商、集中建设、产业协调、财税分成的体制改革。

第五节 综合交通规划

市域铁路网规划

1、新建淮(安)宿(州)铁路、淮(安)连(云港)铁路、蚌(埠)盐(城)铁路等3条铁路和淮(安)扬(州)镇(江)、宁(南京)淮(安)、徐(州)淮(安)沪(上海)3条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2、新长铁路既有线保留不变,2015年前完成电气化改造和复线改造。远景新长铁路货运功能外移至京沪高速公路东侧。

3、远景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徐淮沪支线。 市域铁路枢纽规划

1、铁路枢纽:淮安北站和淮安南站。

2、铁路站场:淮安东站、淮安西站、袁北站、季桥站、朱桥站、和平站、涟水站、洪泽站、马坝站、金湖站、盱眙站。

第八节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大运河遗产保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