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塔上空广阔无边的穹隆。在冬季里,我们随时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cù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的人,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提 cù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才能领略它的妙处。 ③地铁3号线18个车站站名经市地名委员会__ ,已经正式确定。 ④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A.终身 品尝 审查 辨认 B.终身 品评 审察 辨别 C.终生 品尝 审察 辨认 D.终生 品评 审查 辨别

3.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⑥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④⑥②③ D.⑥③②⑤①④ 4.观察下面李可染的《梅开放牧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4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

答:

5.诗文填空:(5分)

①马致远的《秋思》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语句是: ————————,—————————。

②《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③曹操的《观沧海》中通过想象表达自己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④《世说新语》中暗示作者欣赏谢道韫的才能的句子是: ————————,—————————。

⑤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6.名著阅读。(4分)

阅读名著就是感受百味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会不断的丰富人生,收获成长。《爱的教育》一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友爱的可贵,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请选取一则表现同学或者伙伴间互助友爱的故事,概述情节。

标题:_____________(1分)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请你参加“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熟稔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材料四:《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提供的信息,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3分)

图(A): 图(B): 图(C):

二、阅读(共46分)

(一)迎燕(4分) 宋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8.诗中表现人们欢迎燕子到来的诗句是: , 。( 2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