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解析

2017秋季学期《管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此围涵盖了100%的题型,涵盖了80%以上的考试围。

由于本课程考题答案全部都在教材中,所以不提供标准答案,而且管理类学科考题也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提供答题要求及答题法。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提前准备!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在网上做好阶段作业,阶段作业占总评成绩40%,往年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是因为作业没做或者作业成绩太差! 一、填空题(期末考试时10个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典管理学家巨头泰勒的研究成就包括 工作定额与标准化、合理用人、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专业分工与例外原则等容。 等容。

2.茨认为管理者应具备最基本的三种技能是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 3.决策的过程包括 识别机会,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案、评价和选择案、实施案、评价反馈。 。

4.物联网是由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构成的庞大系统,其连接围远远大于互联网。

5.波特五力模型中的五种力量包括 包括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

专业资料

6.马斯洛认为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类型有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 8.控制工作的过程包括 拟定标准、根据标准评定活动效果、采取纠正措施。 。 9.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影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环境因素包括 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等。

10.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 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11.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有 指明目标原理、协调目标原理、命令一致性原理、直接管理原理、沟通联络原理、激励原理。 12.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包括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等活动。

13.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有 决策的重要性、政策一致性的要求、规模问题、组织形成的历史、管理哲学、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分散化的绩效、组织的动态特征和职权的稳定性、环境问题。 14.直线型结构的优点有 比较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 等。 15.企业文化包括 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等层次 等层次。

16.计划工作的程序有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案、评价各种备选案、选择案、拟定派生计划、编制预案。 17.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 集群连锁、密语连锁、随机连锁、单线连锁 等形式。 18. 可以有效地克服沟通障碍的做法有 可信赖性、一致性、容的可接受性、表达的明确性、渠道的多样性、持续性与连贯性、手中能力的差异性。 等。

19.精细化管理的容有 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规划。 。

专业资料

20.组织生命期的阶段包括 。 21.管理学的研究法主要有 归纳法 演绎法 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期末考试时4个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决策树法 76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法。决策树法能够形象地用分支、节点等将各种条件发生的概率、各案的相应的结果以及最终的期望收益表示出来,从而令决策案的选择一目了然。决策树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 决策结点,用框□表示。2. 案枝, 3.状态结点,以带有编号的圆形结点①②等来表示。4. 状态概率分枝。

2.亚当斯公平理论 222

美国心理学家史坦斯?亚当斯在1965年首先提出公平理论,亦称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是社会人,一般会通过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而被激励的。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而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的模式可以表示为: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 -- 对他人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 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 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二)公平理论的比较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亚当斯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3.激励 211

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激励应包含以下几面的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2. 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3. 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4. 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 5.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

专业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