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练习题

第一课 商品交换与消费

一、 单项选择

1、人们之所以要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 )

A 就是货币 B 就是人民币 C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

D 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0、“非典”时期,生产口罩的厂家加班加点,其经济学原因是( ) A 某种商品具有价值 B 某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C 某种商品具有交换价值 D 某种商品需要交换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考察商品的标准是“物美价廉”,这里的“物美”和“价廉”分别是指( )

A 价值和交换价值 B 美好的外观和低廉的价格 C 使用价值和价值 D 价值和交换价值 3、在正常情况下,一辆汽车的价格总是高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这是因为( )A 生产一辆汽车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B 生产一辆汽车比生产一辆自行车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多 C 一辆汽车比一辆自行车实用 D 人们更喜欢汽车

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 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6、甲乙丙生产同样的鞋子分别用了八、七、六个小时,谁生产的鞋子价值量大( )

A 甲 B乙 C 丙 D 一样大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 ) A 现时社会上同一生产部门内绝大多数生产者已经达到的生产条件 B 少数落后的生产者达到的生产条件 C 多数先进的生产者达到的生产条件 D 专门指劳动者的生产工具

8、秋装在夏季末市时价格通常较高,过了一段时间,价格逐渐下降,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喜新厌旧的审美追求 B 新秋装供不应求,旧秋装供过于求 C 生产秋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D 生产秋装的厂家竞争激烈,不得不降低价格 9、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供求关系影响生产 B 口罩可以防治“非典” C 厂家惟利是图 D 口罩能起装饰作用 11、通货膨胀中的“通货”是指( )

A 流通中的货币 B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 C 流通中的商品 D 流通中的铸币

12、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纸币是货币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所有职能 B 三者没有本质区别

C 纸币与货币有区别,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D 三者产生的历史顺序是货币----一般等价物------纸币

1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不应求必然引起( ) A 价格不变 B 价格升高 C 价格平稳 D 价格下跌

14、水果在节日前价格上涨,在节后价格下跌,这一现象( ) A 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B 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C 表现出水果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D 说明有些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 ) A 价值规律总在随着市场变化 B 市场上买者与买者的竞争 C 市场上卖者与卖者的竞争 D 市场上商品供求不平衡 16、商品对于人们的有用性是指( ) A 商品的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商品的交换价值 D 商品的社会价值

17、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商品的出现( ) A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D 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出现的结果 18、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 电脑标价8888元

B 某农民卖掉地里的大白菜得到500元,又用500元买回种子 C 李四取出银行利息1000元 D 小李领取本月工资3000元 19、货币的本质是( )

1

)A 商品 B 等价物 C 一般等价物 D 交换价值 20、商品的两个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价值和交换价值 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价值和价值量 二、填空题

1、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 。 3、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称为 。 4、人们通常采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 二是 。 5、现实中人们采取的消费方式可以分为 、 和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又派生出 、 、 等职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

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4、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与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6、简述两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