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汉字解说词

的那种诰命,像《尚书》里保存的比较多的。所以拿金文来补充,因为金文更加具体、真实。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利簋,它的出土,为我们确定了周朝立国的确切时间。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会战,千百年来,各种政治的、文学的、神话的版本组成了重重迷雾,模糊了它的时间。尽管在《尚书》及《逸周书》等文献都曾记载,那场战斗发生在甲子日,但这些记录的可信性曾一度遭到质疑。作为历史的见证,那个是很重要,因为它记得详细。但是不能和金文、甲骨文这样一些资料来对比,它是当时的人当时写的。

悠久的中华文明,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始于公元前841年,这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武王克商,建立西周王朝年份的确定,对中国古代史有着非凡的意义。历史的长河中,古人总在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一些线索,利簋的出现给了人们惊喜。就是“武征商,唯甲子朝”,武王征商纣王,在甲子这一天的话,把它消灭。利簋全文共3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后第八天,在一个叫“阑”的地方,赐给右史“利”一些青铜,于是利就铸造了这件器物。它所记录的伐商时辰与《逸周书》及《尚书》中描述的完全吻合,无可争辩地肯定了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此外,有专家认为,铭文还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岁鼎”。“岁”即为木星,“岁鼎”指的就是那天清晨有“木星中天”的现象。结合利簋铭文记载,专家们综合天文、历法等知识,得到了武王克商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由这件青铜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铭文逐渐趋于工整,线条变得圆曲婉转,与商代一两

字的族徽文相比,长篇的铭文开始出现。那就是说从西周早期开始,金文它的史料价值在加强,因为它的文字比较长,而且记载了当时的很多战争、征伐,还有一些重要的礼制,重要的活动记载在金文上了。 当西北高原的风强劲地吹起,一个王的身影已经满载着青铜的梦想,开启了一段大国的旅程。在这件叫作何尊的青铜酒器里,铸有122字的铭文,人们在铭文中发现了“中国”两字,成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个中国就是“国中”,全国之中,或者土地之中,所以有时候在古书里叫“土中”,这个土中就是整个大地的中心。西周的青铜器逐渐以平实简朴取代了商朝的狞厉神秘,铭文内容更加丰富。透过那些文字,三千年前的历史尽显眼前。

大盂鼎铭文291字,距今约3000年,记载了周康王对贵族的训诰和赏赐;墙盘铭文284字,距今约2900年,记述西周六世先王的重要事迹及作器者的家世;大克鼎铭文290字,距今约2800年,记述周王对大臣的任命及赏赐;逨盘铭文372字,距今约2800年,内容涉及西周王朝13位王中的11位,历史跨度达200余年。 中国的青铜文化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最辉煌的文化,没有见过哪一个民族像我们的商代那样有那么繁复的纹饰,也没有见到哪个民族的青铜器上有那么四五百字的金文,这个都是举世无双的。在夏商周漫长的青铜岁月中,它们远远超出普通器物的命运,成为立国重器和王权的象征。当时的青铜器不仅仅是我们说一般的实用器物,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礼器,就是人们用来对天地祖先的祭祀,那么当时的人们

为什么要把青铜器做得那么好,花纹做得那么漂亮,他就是希望通过它作为一个中介,沟通人间和上帝之间的联系。

有人说,中国文化的基因和特点有许多都是在西周开始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体制框架基本成型,中国人几千年来遵循的人伦观念也在那时被强化。今天我们的经典,称为诗书礼乐,包括周易,都是在这个时代产生,是一个中国礼乐制度,中国礼乐文化奠基的时期。殷人尚鬼,周人尚礼。周人用一系列不容侵犯的严密制度,规定了贵族各阶层的尊卑、贵贱,并最终形成一套极为完善的治国典制。 据后世流传的礼书记载,周代实行的礼仪制度高达三千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金文中有所体现。在这件鼎中,就记录了周王与鄂侯驭方举行的一次射礼。实际上这些南方反叛部族的总头领就是鄂侯驭方,是他策动的这些对西周的反叛。那么周王打到南面去以后,在回来的路上就突然地就是到了这个鄂侯驭方的驻地,就提出来,要跟他举行一次射礼。所谓射礼,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所进行的弓矢竞技。迫于周王南征的军事压力,鄂侯驭方在这次射礼中故意示弱,讨好周王。那个弓箭射礼举行的时候距离并不远。他射中靶那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故意把那个箭射偏,这个铭文里面讲叫“休栏”,他把那个箭射到那个箭框上,那就表示他输了。这个王也没有领他这个情,王呢,叫“王扬”。就是射过了、射高了,王也扬了,以后两个人一块喝罚酒,哈哈一笑。就是在那里互相摸底。在钟鼓齐鸣的美妙乐声中,礼乐制度大大增强了王室、贵族之间的凝聚力。

受其影响,分封、赏赐、战争、契约等逐渐成为铭文的主要内容。作为个人与家族功绩及政治地位的象征,人们希望这些器物能够永久流传,因此,常常在铭文的结尾处,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样的句子。社会的繁荣大大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这一时期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明显增多,尤其是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史中取得优势性地位,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夺目的文字,雄奇的庙堂之器,先民究竟如何铸造一段辉煌的文明?经历了诸侯争霸战乱的洗礼,曾经灿烂的文字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里是陕西省扶风县,人们把它和岐山县所在的这片关中地区叫作周原。它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周人顶礼膜拜,祭祀天地、祖宗的圣地。这一带地下文物之丰富世所罕见。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克鼎、墙盘等一大批青铜重器。据统计,不包括古代发现的青铜器,近百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铜窖藏被发现,动辄一窖十几器乃至上百器。一些文物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被带到了北京、上海,有的甚至流入欧美,进入世界各大博物馆。时至今日,这里仍不断有稀世珍宝面世,因此,包括周原在内的宝鸡地区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乡”。

这个周原青铜器为什么这么多,一,周原是周人的老家,他们灭商的大本营就在周原这个地方,也是周人灭商以前的都城,周人的宗庙、祖坟都在周原这个地方。这个青铜器,主要就是宗庙和祖坟里面的重器,祭祀的器。所以这些青铜器就都集中在周原这个地方。作为周人的旧地,周原曾见证了西周历史的重要时刻,但究竟在这片土地

上发生过多少故事与传奇,后人已经不得而知,无数的谜团被历史的烟尘深埋在了地下。那些数量众多的青铜器究竟是不是在此地铸造,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2003年,春节过后没几天,徐天进领队下的周原第三次大规模考察就开始了。一天,正当他像往常一样在一个叫李家村的地方巡查时,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让他立刻紧张起来。职业的敏感促使徐天进马上叫人开始钻探,结果大量的红烧土露出地表。应该跟作坊的关系很大。挖下去以后,出土了大量的陶范,还有一些熔铜的炉子跟炉箅这些材料。考古队发现的是一座3000年前的铸铜作坊,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透过这些曾被古人精心雕琢过的纹饰和模具,能否唤醒那段尘封的记忆呢?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在周原看到许多青铜器加工厂。现在,人们采用的是一种叫作失蜡法的铸造方法。运用现代的工具和技艺,人们将这些古代的青铜精品大量复制,并远销海外。那么,三千年前的先民,又是如何将那些精美的器物和文字铸造出来的呢? 古代是叫陶模法,用的是陶模,比如说要做个鼎,就把这个形状先用这个泥范做一个鼎,做好了以后,这第二个步骤就是做模。模具分内模和外模。一般情况下,外模主要复制范的外形和纹饰,内模则要复制铜器的铭文。做好的模具被放入窑炉中烤制,然后注入高达1000多度的青铜液。 浇进去以后慢慢地把火一退,等冷却了以后拿出来,把模子砸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