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

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4)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5)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3.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

答: 1.思想内容:汉乐府属于民歌,多直接反映现实,反映生活面广泛而深刻;古诗十九首属于文人诗歌,多咏写夫妇友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阐明人生哲理,故而是间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较为狭窄单纯。

2.艺术手法:汉乐府侧重叙事,客观性强;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见长,主观性强。 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前者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后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的景物相融合来塑造人物形象。

4.语言风格:前者多用口语,语言质朴、通俗,直抒胸臆,抒情炽热而直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后者语言典雅、凝练又无雕琢痕迹,词彩自然生动,情思深沉,抒情委婉含蓄。 5.美学特点:两者风格上都是自然之美,充满悲剧色彩,不同的是,前者之悲是悲壮,后者之悲是悲凉。

6.诗歌形式:汉乐府诗的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句式以杂言为主,参差错落,不拘一格;《古诗十九首》全都是五言,这是文人们受乐府诗的影响并向乐府诗学习的结果。

7.艺术成就:前者是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后者是抒情诗的典范。

三、秦汉散文

14. 什么叫《吕氏春秋》?

答:《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秦相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又简称为《吕览》,共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编著的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做理论上的论证。这部书文字简练朴素,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意味,书中还保留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轶事。

15. 看李斯的生平及《谏逐客书》。作品选P65,文学史第一卷P145,这是最主要

的秦朝散文

16. 什么叫“汉文章”?

答:汉文章即两汉散文,主要分为政论文和历史散文这样两类。

两汉散文 代表人物 作品 特点 鲁迅认为贾、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贾谊有文采而比拟疏阔,晁错则见识深远,他们的政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P147 P176、P214 政论文 贾谊、晁错 贾谊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 历史散文

司马迁、班固 《史记》、《汉书》 5

17. 什么《史记》?

答:《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史官司马迁。《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余字,上自黄帝,下讫武帝太初,纵贯两千余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自述写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主要记载国家大事和帝王事迹;十表以大事记的形式反映复杂的史实;八书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专门史的记载;三十世家主要记载列王侯各国之事;七十列传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活动。

18. 什么是“纪传体”?

答:这是史书体例的一种。封建时代正史多采用此体,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由司马迁首创。

19.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答:1.精妙的剪裁,司马迁写人总是选取几个典型事例,再于其中穿插细节。如《项羽本纪》就选取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典型事例,又穿插了霸王别姬等细节,从而表现出项羽复杂的性格。这样精妙的剪裁不仅缩短了篇幅,而且增强了表现力。

2.人物的对比映衬和旁见侧出的方法。对比是司马迁写人的一大特色。在《项羽本纪》中,为了表现项羽的一意孤行和妇人之仁把他和刘邦、范增进行对比,为了表现他的正义把他和宋义进行对比……在他们的对比之下,项羽的性格特点更加明显。除了与别人对比,还有项羽自身性格的对比,霸王别姬这个细节所显示的项羽的柔情的一面就与之前项羽的暴虐勇猛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所谓的旁见侧出的方法。

3.善于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项羽本纪》载秦王游会稽,项羽在旁说“彼可取而代也”这一细节表现了项羽的雄心大志。

4.在特定的情节中展现人物的形象。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社会必然性。如在彭城之战中,楚军围汉军三匝,本来刘邦必死无疑,但突然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刘邦因此逃过一劫,仿若神助。

5.语言明白晓畅,便于阅读。

20. 《史记》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地位:《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是传记文学名著。

影响:《史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1.《史记》一书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世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2.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是古代散文的楷模。

3.《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史记》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6

21. 《汉书》

答:《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卷,上起高祖,下讫王莽之诛,网罗西汉二百三十年间事。由于时代的原因,《汉书》思想内容比《史记》要显得正统。《汉书》在写作上讲究文章的章法结构,言简意赅,有些篇章显得颇为生动传神。

22. 《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答:1.体制上:《史记》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是纪传体通史;《汉书》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卷,是纪传体断代史

2.思想上:《汉书》的儒家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厚,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而《汉书》则有一些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

3.文章风格上:1)为文取材不同,《史记》是雅俗并收,而《汉书》则偏重于尔雅之文。2)感情色彩不同,《史记》和《汉书》都严格遵守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原则,表现出历史学家的文章道德。但《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相当明显,而《汉书》常常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3)叙事笔法方面,《史记》善于叙事,笔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汉书》中的人物不如《史记》中的人物生动传神,文学性亦不及《史记》。《史记》是文学历史化,而《汉书》是历史文学化。4)《史记》与《汉书》二者文字的大不相同,《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练畅达、生动形象,行文多用散体,完全是文学家的语言;《汉书》简洁整饬、典雅规范、准确严密、韵味深长,崇尚藻饰,堪称史家语言的典范。史家范晔所说的“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正指出《史记》和《汉书》不同的风格。 4.《史记》记载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所记史事较简略,而《汉书》只载西汉一朝二百三十年余年的历史,加之有《史记》作参考,故所记史事较为详尽。

23. 什么是《淮南子》?

答:《淮南子》是由汉代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的,共21章,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大体不差。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7

下卷·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6—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及发展历程

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历时394年。

一、建安文学:

24. 名词解释:

1)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建安文学指的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也在某程度上受到汉朝乐府诗的影响,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蔡琰。

2)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或建安风力。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 3)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4)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重点掌握王粲的《登楼赋》P169、《七哀诗》P203)

5)《悲愤诗》: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6)建安辞赋:“建安文学”的一种。建安赋论重视赋的艺术功用、强调赋的抒情特征,主张对汉赋的“华丽”进行批判继承,要求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拓宽选材领域。在中国辞赋文学史上,建安辞赋是一个承上启下,向骈文繁荣的过渡时期。

25. 建安文学的内容:

1)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

2)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

3)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表达文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珍惜,表现鲜明的个性。

26. 建安文学的特点:

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反映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表现深沉的思想感情。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