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3)没有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日本企业主张终生雇佣制,其文化背景在日本能受影响,在中国则未必,那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培训等,让员工理解并接受这种文化,从案例来看,显然该公司没有做到认真的宣传。

4)没有做好竞争对手薪酬调查分析。做HR的都会有外部的薪酬调查,而该公司出现大锅饭现象,可见根本没有采取与市场薪酬挂钩的方式。一个没有竞争力的薪酬不可能留住人才的。

5)没有适当的激励员工,缺少激励机制。其他公司的总经理能请明星销售员工吃饭,日本公司的总经理也有这个权利请明星员工吃饭,但是他们没有做,也没有对明星员工进行表扬或奖励。

(四)

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1997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雏形的味道了。

1998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这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事,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但现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IT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态势。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痛不已。

请问: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案例分析提示:公司规模扩大以后,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初创时期依靠创业参与者的奋斗精神和人际关系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后的企业新形势。就激励的形式而言,公司原有的激励模式就将不能满足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可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理论来分析。根据M=VE,原因在于V太小。改进办法:增大Vl和V2

(五)

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厂里正式张榜招贤,宣布谁能解决三车间工艺上那个老大难的技术问题,就发给奖金8000元,决不食言云云。小吴看了,在心理捉摸开了:这问题正巧是他在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选的题目,来厂后自己对它又很感兴趣,私下搜集了一些数据,查过一些参考文献,对解决它有了一些朦胧的设想。当然把握并不太大,别人已干了好几年没解决,人家就是“废物”?所以只能说有一半把握吧!可是,就算我解决了又怎么样呢?不错,既然出了告示,这8000元奖金大概跑不了,可是自己并不缺钱用,不稀罕这奖金。当然解决了它是对国家建设的一个贡献,但跟他的抱负比,只能算小事一件罢了。去钻研这问题,要费一番脑筋,倒是有点吸引力的,还能接受锻炼、长知识。不过,估计这方面的收获也不会太大......对了,最要紧的是这事的成功与否,对他跟组里同事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对这一点小吴是十分关心的。啊呀,真要搞成了,那人家会不会说我“好出风头”、“财迷心窍”?坏了,多半会有人妒忌我、讥讽我、暗自给我一下子,那就得不偿失了。不过,我真攻下了这一关,全厂闻名,广播站也会报道。但这又有啥了不起呢?切不可图虚名而招实祸呵!何况,若失败了,多么丢脸,人家会笑话我“不自量力”的......他反复推敲斟酌,拿不定主意:去揭榜,还是不揭? 现在根据他这一番考虑,用期望论模型的术语和概念来加以表达,归纳在下表中: 奖 酬R 绩效期望E1 奖酬期望E2i 取值范围 0~1 -1~+1 给国家建设做贡献 0.5 0.2 0.3 0.5 -0.8 1 工作本身兴趣与挑战 荣 誉 与同事 关系 奖 金 奖酬效价0.8 0.5 0.2 1 0.2 0~1 Vi 问题:小吴到底会不会揭榜?积极性有多高?请用期望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分析提示:M=El×∑i-I。E2i·Vi=O.5 E o.2×O.8+O.3×O.5+O.5×O.2+(﹣0.8×1)+l×O.2]=﹣O.095

一番计较的结果,激励水平是一个负值,说明小吴不会主动去接这课题。原因主要是,他太重视跟同事的关系,又估计干成之后多半(八成)会把他所珍视的同事关系搞坏。

为什么EI取值范围未包括负值在内?因为估计即使难题没解决,也不至于造成事故或损失,所以不会出现负值。

(六)

建造“大家庭”

企业家们常常号召职工“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试图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但真正能让职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却没有那么容易。这要求企业家真正在企业营造出“大家庭”的环境。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是1969年由冯景禧所创办,该公司在日成交数亿港元的香港证券市场上,占有30%的份额,公司年盈利额达数千万元,冯景禧的个人财产达数亿美元。他成了称雄一方的“证券大王”

“新鸿基”之所以能创造出世界证券业少有的佳绩,主要得益于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哲学。 ‘‘新鸿基’’执行董事谭宝信介绍说:‘‘在冯景禧的掌管下,公司形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奇妙力量。这样的气氛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这里工作,成就肯定比别的机构大。” 实际情况正如谭宝信所说,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不但使本国职工感到和谐,而且也使外籍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一种奇妙的力量就自然形成。这种力量之大是难以形容的。 为了实施“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在管理方式上,他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发挥人的创造性。他曾声明:服务行业的资产就要靠管理,而管理是靠人去实行的。

新鸿基集团不以拥有巨额资产为荣,而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量、善于运用大好时机、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队伍为骄傲。 冯景禧的管理哲学和用人艺术,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和谐情趣的气氛;既有美国现代化管理原则,又有日本人的以感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融东西方优点于一炉。

在管理原则上,他十分强调团结的力量,注重全公司上上下下的团结一致。他在经营业务的大政方针决定之前,总是广开言路,尤其是重视反面意见,然后加以集中,再向全体员工解释宣传,使大家齐心协力。

他在实施公司的决策时俨然像一位“铁血将军”,而在体谅下属时又俨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如果有哪个职工向他辞职,他首先会询问是否有亏待过他的地方?如有,就诚恳道歉、改正,并全力挽留。因为他知道,失去一个人容易,但培养一个人难。

在管理作风上,他注重以身作则,平易近人。为了使员工心情愉快,他还刻意创造一种“大家庭式”的生活气氛,如组织业余球赛,在周末用公司的游艇观赏海景,亲自参加员工们的“国语”学习,等等。

许多企业的职工“吃里扒外”,对企业不负责任,“大家庭式”的管理,不失为医治这种病症的良方。

28.思考题:

1. 冯景禧是如何提高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凝聚力的? 2.你从该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冯景禧是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他能做到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能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骄傲;他能以身作则、宽严相济,注重团结,营造出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组织氛围。正是这些,使得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有很高的凝聚力。

2、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是一个组织成功之本。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从职工的需求出发,采用营造“大家庭”的激励措施,去满足职工对安全、人际交往以及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映证。

(七) 第五设计院

第五设计院是一个大型综合设计单位,建院很早,兵强马壮,专门承包冶金系统各公司、厂、矿的大、中型项目设计,以一贯的高质量设计博得本行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高级工程师马凯宁是该院现任第一设计室主任,担任现职已有七年之久,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也颇丰富,被视为本院骨干,前程不可限量。

本室内的第七课题组由八名男工程师组成,他们共同在该组工作多年,彼此感情融洽,关系密切。该组原组长数月前调升另一设计室任副主任,组长一职暂告缺,目前先由组内资历最深的贾克乐工程师代理。

不久前,室内分配来一位新人苏黛薇,是刚从一所名牌工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是本院首批分来的硕士之一,年方26岁,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朝气蓬勃,大方直爽。老马派她到七组,立即参加了某矿山机修厂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同时参与这项任务的,还有同组的另三位工程师:代组长贾克乐(38岁,在本院已工作了15年)、萨本柱(40岁,来本院也有10年之久)和蓝狄承(32岁,来本院已8年)。

小苏是初来乍到,但为能分到五院工作,很觉高兴。她很喜欢分配给她的设计任务,觉得担子虽不轻,但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提高快也表现了对她的器重,能充分运用她刚从学校学来的新知识,一展抱负。她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全身心都投到设计任务中。跟同组同事们的关系是友好的,不过无论上班时还是下班后,她很少跟他们有什么工作以外的非正式交往。

小苏对工作很认真,碰上困难问题,她会自动加班到深夜,查文献,翻资料,上计算机室,总要尽快搞个水落石出。因为她这样坚韧不拔,再加上基础扎实,所学的知识又新,所以总是比别的同事早好几天就完成了分派给她承担的那部分设计任务。她是闲不住的,总说:“我有使不完的劲。”任务一完,就坐立不安,总是又去找马主任要新任务干。有时,她就问贾工、萨工、或蓝工,能不能把手头的活分点给她,好帮他们加快进度。但每回都被断然回绝了。

她来院工作五个月后,有一回老贾来找马主任,说是谈谈组里的一件事。他们的对话如下: 马:有啥事?请坐下来谈谈。

贾:好,马主任。我本来不想打扰您,可组里好几位同志都非让我来找您谈谈小苏的事不可。小苏,苏黛薇,就是才来不久的那个什么硕士,她把咱组的人全得罪遍了,总是一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样子,好像就她是“万能博士”,啥事都懂。我们可不爱跟这种人共事。 马:老贾,这我可有点不懂了。她干得很不错嘛。设计任务总是完成得很好,没出啥差错。布置的活全都干了,还要她咋的? 贾:可谁也没布置过她搞乱组里的气氛啊?谁许她有权指手画脚来教导我们该怎么干活来的?我大小是代组长,也没这么干过。组里怨气挺大,再这么下去,我看全组的工作都要受影响。反正您看着办吧?

马:那好,我看就这样吧。下星期她就干满半年了,我正要找她谈一谈,给她讲评一下她这半年来的表现。我一定记住你刚才讲的,可我不敢保证你们说的她那种目空一切的态度能改得了。现在的年青人,难呀!

贾:我们也没指望她马上全改,可是她当众去指点别人该这样干,那样干,真叫人受不了。人家还以为她是在那儿做什么高级报告,用上那么一大堆什么高阶高次多变量方程,全是吓唬人的废话,啥用?她最好收敛点,不然真有人要打报告调走了。

事后,老马把该怎么跟小苏谈,仔细地琢磨了一下。他知道,这老贾虽说只是代组长,实际上他早就是大伙的“头”,这是代表组里其他人来谈的。到了下礼拜四下午,老马把小苏叫到自己办公室来了。下面一段话就是他俩谈话的后半段:

马:关于你这半年来的表现,还有一方面我得提醒你一下。我刚才已经说了,你在技术方面的工作,领导上很满意;不过你跟组内其他同事的关系,可有点问题。 苏:我不明白,您这指的什么问题?

马:好嘛,说具体点,你们设计组里有些人,对你那种“万事通”的态度,和总想告诉人

家该怎么去干自己的活方面,很有些意见。你对人家得克制点,别公开去评论人家的工作。这一组的工程师们是挺强的,多年来的工作一直属于优秀的一类。我可不愿意你把他们搅得不能安心,影响工作质量。

苏:听我说几句行不行,主任?首先,我从来没公开批评过他们的工作,也没向您汇报过。起先,我把活先干完了,总要求帮他们干一点,这本是好心嘛,是不是?可次次都叫我“少管闲事”,以后我就光埋头干自己的活了。 “休管他人瓦上霜”嘛。

马:这对嘛!这我明白。

苏:你不明白的是,在这个组干了这几个月,我可看出来,他们明明在磨洋工嘛。这些工程师们故意定一种很慢的工作节奏,远远低于他们的能力。哪能拼命干“四化”呀,明明是“力争下游”!他们感兴趣的是上班的时候听老萨那个半导体放的音乐,谈足球比赛,商量着“谢天谢地又是礼拜天”了,该怎么一块去看电影,逛商店;尽谈那些庸俗不堪的香港爱情电视连续剧。我很遗憾,让我跟他们一块那样混日子,没门!我从家里到学校,可不是这样受的教育。还有一点,他们压根儿就没正眼瞧过我,以为我不过是来破坏他们那个“快乐的俱乐部”的“黄毛丫头”。

马:你别胡说!给工程师做鉴定,写评语,是领导上的事。你的任务就是做好本职设计工作,别干扰人家干活。你要好好干下去,在这儿还是很有前途的;可你得光管你的技术活,管理方面是我的职责。

小苏离开老马的办公室时,觉得很伤心,也挺寒心。她知道自己一直干得很不错,而那些工程师们却远未发挥出他们的潜力。这是明摆着的嘛。她不知道该咋办?有点想哭,但马上忍住了。把头一抬,她又挺胸阔步朝设计室走去。 问题:

① 小苏和大伙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②小苏应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③老马作为领导应如何帮助小苏解决人际冲突?

参考答案:

一、 小苏和大伙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信息沟通出现了问题。

信息沟通的作用在于使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在适当的时侯,将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传给适当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迅速的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小苏新来到设计院,工作很认真,热情很高,加班加点干工作,同时也希望同事们和她一样工作。对同事中的一些现象也看不惯,产生了思想上的隔阂,但又没有和同事们进行及时的沟通,除工作外很少与他们有非正式交流。这样就使她在同事眼里显得是一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模样。小苏和大伙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小苏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与同事进行思想沟通,及时把自己融进集体组织中去,不要只看见同事们的不足之处,更应该看到同事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在工作之余和同事们进行非正式交往,沟通信息,交换看法和意见,并诚恳征求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对工作中的看法和建议可以和课题组负责贾工沟通,由他出面进行处置。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没有任何谋求个人私利。因此只要态度诚恳,沟通方法得当,小苏是能够改善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三、老马作为领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小苏解决人际冲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