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 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一、审题
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一为哲思,一为故事。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十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 身体(可朽)
青春﹛
精神(可不朽)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
第 1 页 共 31 页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多以“青春不朽”为题,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②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对“精神青春”、“所以不朽”或“怎样不朽”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能够在分析与论述中得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来之于心也存之于心的东西”之类的结论,应该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等陈旧,至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仅仅是“青春不朽”的整体打包,或者堆砌熟知的事例故事,原则上判为“五类卷”。
③对于把“青春”理解成一种“记忆”,或者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务必请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如是,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勺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第 2 页 共 31 页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附评分表解 分赋分 切立结 语言 记叙文 议论文 类 题 意 构 文章意蕴在材料的紧扣“朽”或“不朽” 独 精 核心处,且写作有进行深入“分析”,对 到 巧精辟、 巧妙而机智的构重要概念进行准确界一 70~63 深 严生动 思,有生动传神的定,论证有合理的逻辑 刻 谨 细节,有浓郁而清性;或直能敏锐地就材 新的文采,故事有料的某一要害处进行切真实感和亲近感 立论或者反驳,且有相题 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 完 文章的主题在材料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 准 整 的核心处,且写作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二 62~56 确 有准确、 有构思,有细节,判断中的重要概念进正 特恰当 有文采,故事真实,行“分解”和“剖析”,确 点 富有生活气息 能在论证中进行“比 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基 文章的主题接近材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 本 通顺、 料的核心,且写作点,或在论证(反驳)三 55~49 正 平实 在故事处理或者细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基确 基节描摹或者真实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本本性、生动性某方面某一方面的特色 切完有可圈点处 题 整 文章主题基本接近观点熟套,仅限常识常 略 材料核心,有完整理,且说理止于浅表;四 48~42 有基本 的故事演绎,但在或论证方法单调,缺少牵通顺 行文中反复点题,变化,只会一味“例证” 强 显得多余;或者故事略显简单或老套,技法上也缺少变化 牵逻不通主题与材料中心几基本没有论证,关键概 强辑顺 乎没有关联,且故念“整体打包”;或者五 41~28 贴层有明事虚假,继续描写一味例证且止于一个第 3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