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33-37 - 图文

33—37品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三十三)劝喻策进 “世间的人们都在计较那琐细无益的世利俗务,在此苦痛不堪的五恶世间,辛勤劳作,经营生计,以求自给,于苦中求快乐。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世间芸芸众生中,无论大人物或小人物,富人或穷人,少年或老人,男人或女人,种种一切之人,都因为贪欲之念长期累积,处心积虑只求一快,其实贪欲之心不过导致奔波劳碌。没有田地的想要得田地,没有房屋的想要得房屋,没有家眷、亲属、妻室儿女以及没有财物、产业、珍宝、器物的,也都处心积虑,盘算钻营,必欲据有而后心安。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没有的人有所忧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财物反而欲海难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点。有了一件的觉得一件太少,有了两件的又觉得两件还少,欲望和获取,总是相逐相长,没有止境。才达到小有资产,旋即担心遭遇损失。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害怕火灾焚烧,害怕水灾流漂,害怕盗贼偷窃,害怕土匪劫夺,害怕冤家仇杀,害怕债主催逼。忧惧之中,清净本心在此消散磨灭。 悭吝之心,反倒越来越顽固,烦恼缠缚,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 “世间一切人命终之时,不管你有多少眷属,积存了多少财宝,全部要舍离抛弃。你所钟爱的物也罢,人也罢,都不会随你去那另一世间;即或去到另一世间也不能同你在一起。 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富人和穷人,在此阴间地下也都平等无差,个中忧苦,万端无尽。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世间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相互尊敬友爱,不要相互憎恨与嫉妒;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应当互相帮助救护,有什么财物要互相周济,不要贪图吝惜;应当说话和气,和颜悦色,互尊互敬,不要背逆斗狠; 一时生起争讼之心,心里不免嗔恚忿怒,恶意愈演愈烈,最终结成大恨深仇;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世间若冤冤相报,更会结成丈冤大孽,两家相争,双方都招祸害;即令有时报应没有立即显现,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但因果相生,从来不爽,恶报只是时间问题。众生应当想透这个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弃恶向善。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人沉溺在情爱贪欲之中,独身而来,孤独而死,生无人相随,死无人陪伴,苦乐之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代替,也无人可以除免。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善与恶的循环果报千变万化,追从相随,直到来生来世。虽是亲眷家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生善趣,恶降恶道,若积业有差,生处也就不同,到那时便无从会见,何不趁此强健在世之时,努力修行善道,还将等到什么时候?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 “世间之人因为不能够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各以自己的愚痴,妄加分别猜测吉凶祸福,竞相造作恶业,身作愚行,头脑中一片黑暗,不信受经法, 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反而接受其他的外道邪说。如是的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成为生死无常轮回的根本动力,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这就像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却一味胡冲乱闯。不信受佛教经法,心便没有远虑,一心追求于现世之乐;痴迷于瞋恚忿怒而不自觉,贪吝财物女色而以为欣然。肆无忌惮,没有终了之时,真正悲哀,实在可怜!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上辈愚痴,不知佛道,不懂道德,不对后辈进行教导,世代恶业相袭,痴顽无知,世世作恶受报,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世间之人,对生死轮回于六道,前生积善,下世得善,前生积恶,下世得恶的规律,不能相信奉受,以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为并没有因果报应。更有甚者,看到别人死了袖手旁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 观,无动于衷,殊不知生死之事迟早必然要落到自己头上。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 父子、兄弟、夫妇等亲属死别之时,相互哭泣。相爱的人生离死别,一次次地恋顾难分,恩爱转化为忧苦,如结绳自相束缚,哪里还有解脱的时候? 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思想生前的恩恩爱爱,考虑亲善友谊,无不是情欲所支配。不能深思熟虑而专心精勤地修行佛道,人生苦短,年寿一期,转瞬即尽,衰老来临,则一筹莫展,徒感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 “世间对佛法不理解而迷惑的人多,醒悟得道的人少,各人心怀残伤他人的心念,恶气冥冥昏暗, 如是造恶之人由妄心兴起各种事端,违背天命,不顾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人意,恣意作恶,恶贯满盈,顿时之间便会夺去阳寿,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恶道,永无出头之期。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你们应当深思熟虑,远远脱离各种恶业,选择善事,勤苦地修行之。富贵荣华不可能长久保持,到时候都将离你而去。

富贵荣华其实也都是‘苦’,没有什么可称为‘乐’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的。你们应当勤奋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西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方极乐世界, 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则智慧明了通达,功德最大。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亏负于经教戒行,落在他人之后。”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三十四)心得开明 弥勒菩萨于是说:“佛说了教人修善的法义,非常深刻非常善妙。我等会众都蒙佛慈悲之恩,得闻要津,以解脱于生死忧苦。 佛为法王,超过诸天圣人而为至尊,佛所说之法如同光明,澈照十方,洞达无穷。佛是所有有缘众生的导师。 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现在得以在这里见到佛并听闻说法,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听闻到有关无量寿佛的声音,大家没有一个不欢欣鼓舞的,我们的心因此得以澈悟而明了真谛。”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释迦牟尼佛告诲弥勒:“恭敬于佛的人,他是有大善之人,应当实实际际地念佛,截断狐疑猜忌,拔除各种爱欲,杜绝各种恶意恶念的源头, 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虽然奔走于三界世间秽土,却无所牵挂,无所障碍,向众生开示讲演佛法正道,度化还未得度化的有情众生。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 你们应当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从无比久远以来,反复辗转、轮回于天、人、畜生、饿鬼和地狱五道,沉沦生死,忧苦不绝。 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 诞生之时有‘生苦’之痛,寿终之时有‘死苦’之痛,

身体臭恶而不清净,没有什么可称为‘快乐’的。应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自下决心,断绝恶因,洗濯心中的污垢,如言而行,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如行而言,表里如一,诚实无欺。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洗除了污垢而表里如一的人,能够自行度脱,由自度转而拯救济度他人。一心求取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大愿,称名念佛,积累善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虽一生一世精进修行十分勤苦,但这一生之苦,较之一个人的生生世世,只犹如片刻之间。此生之勤苦,使后世得以往生无量寿国,享受无穷无尽的快乐,拔除生死根本恶因,远离苦病烦恼之患,寿命长达千万时劫,自在神通而诸事随心所欲。”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 释迦牟尼佛复喻众生:“你们应各自精进专修,把往生净土的愿望切实地变为行动。不要疑惑,不要中途反悔,以免错过时机,造成错误罪行,以至往生时到了西方极乐净土的边地之国,在怀疑佛智的众生聚集的七宝狱中,于五百年的时间内,不得见佛、法、僧三宝,不得闻诸经佛法,受诸不幸处罚。”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菩萨领受佛旨,乃向佛言:“今天我们承受了佛明白完备的教诲,我等当专一修行,精进学习,按佛的教导诚心奉行,不敢生出半点疑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 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三十五)浊世恶苦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说:“你等能于此浊世之中正心诚意,不为种种恶业,堪可称为‘大德’。为什么这样说呢? 十方诸佛世界善多恶少,容易接受开导教化,唯有此五恶世间,‘苦’最大最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