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作者:王晓明 阿亚涛 胡玉林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人们的学习、工作、休闲、通信等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技术。网络的最大受众群体是大学生、它在使大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接受新知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据报道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上网人数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学习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与人际关系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一些电脑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特点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方面来阐述我们的观点,以期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对网络带给大学生的不良后果的关注。

关键词:网络与大学生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97-01

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只是引入一个概念,种下一粒种子,经过数年的发展,围绕互联网的一些基础设施已经准备就绪,概念已深人人心。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因此,研究电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 正面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的回答: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占35%,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道德水平占10%。这个结果表明网络在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负面影响:

首先,探寻大学生与病态的“网络情结”的契合点可知大学生网络综合症主要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

1、思维狭隘化、被动化、失衡化

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大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除却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而网络忽视了这方面的锻炼,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如果大学生们过多地消费现成的网络快餐式文化,会形成他们思维的被动和僵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心理上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猎奇欲,极易导致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不健康信息的侵蚀,造成溺网失衡。 2、现实情感萎缩

在现实生活的圈子里,人际关系网的复杂,导致交流的小心翼翼,也使大学生们丰富的情感流露受到障碍和左右,恰恰是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这个年轻的社会群体提供了获得某种莫须有的交流成就感的机遇,契合了大学生们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 在互联网上得到情感认同与满足的同时,更多的大学生开始由心理上对网络的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延展为对现实的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自我封闭和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便在所难免。

3、沟通能力退化

青年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况且,网络毕竟还是一个冷冰冰的框架,它传递信息的媒介只是一些简单的代表符号,使交流缺乏表情、手势等丰富的肢体和身势语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营造的是一个数字化的环境,不具备现实形态可触可感的方面,这样的隐蔽性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易弃伦理道德于不顾,隐藏个人的真实身份,自由发布信息(暴力、色情等)。甚至有些涉世尚浅的大学生们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过激行为,催生出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产生出忽视法纪观念的不良心态。

当然,这些“网络情结”的隐患并非凭空出现,它的存在也有深刻的社会和个体的原因的,其中包括网络的诱惑力、网上“垃圾”难以完全清除、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对策建议:面对网络对青少年的种种负面影响,我们该怎么做?建议如下:首先,大学生个人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意志。其次,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使用和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教师向大学生推荐健康的教学网站,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下载学习资料、写博客、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第三,政府应尽快建设一批受青少年欢迎并且又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站;加大有意软件的开发力度,并且加大网上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力度,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控制黄色网站、暴力网站的运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上环境。

参考文献:

[1]田淑华:《电脑网络技术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教育》,2003年第四期。 [2]区促联:《青年网络道德生活的道德支撑》,《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第四期。 [3]张革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导论》,2002年第五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