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化内部价格的完善及对标工作的建议

关于市场化内部体系的完善及建议

----------------------刘伟

一、现状

内部市场运作精细化管理是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下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以达到激励员工、降本增效的目的。

市场主要体现在三大关联部分,第一市场主体,就是组成市场主体的是矿属二级市场各个部门和为产量,即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服务部门,做到清晰明白自己的位置,尽量设法使机构或组织运转的自主权,真正做到自由运作的经济实体。第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进行等式互换,构成市场的内容。第三运营体系,是使内部市场正常运行的步伐和方法。

目前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凭借一级市场行政指示介入和干预得太多,生产运作通常传达出垂直力传达不平衡。

二是公司一级市场化制度、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市场向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还不够,不能完全对企业管理绩效、职工作业质量细化、量化和公开化;如供水、供电、供暖、职工洗澡、井下/地面卫生保洁等全部纳入市场化结算体系。

三是二级市场各部门顾客的沟通机制、服务公开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制度、监管不完善,采掘单位与服务单位不能真正成为市场化的商业合作关系;同时基层单位内部市场化还未彻底延伸到班组、个人。区队价格目录不科学、不完善,区队绩效考核和收益分配制度创新不够。

四是二级市场服务行业的服务价格即租赁、折旧、回收、材料、电费等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做到透明化、公开化。服务价格确定还有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

五是职工的技能和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内部市场化的需要,特别是思想观念和思想转变的速度跟不上。对实施方案的理解跟不上,对方案有疑惑,担心不能兑现。

1

六是生产连续工艺流程的精细划定上还有困难,上下“市场”的独有性也难以引起竞争,从而造成一个环节上出现故障可能引起企业生产损失或资产损失,造成市场链上无法实现索赔。 二、市场化推进关键

1、一级市场领导要坚定信心。

一个全新的效果效率评定体系的内部市场化,必然会挑战到原本存在管理标准形式。公司领导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改朝换代的决心,并且要有始终如一的立场去实行,不能当做一项检查内容来完成。

2、自上而下改变观念。

一个系统工程、全新的管理标准形式进行内部市场化,一定将内部市场化管理观念传递并渗透到广大职工,职工们常常觉得公司的市场前景和盈利与否与自己没有关系,一切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都是领导权衡的问题,职工只要做好本分工作领工资就可以了。

3、绩效评价

职工最关注、反应最快的焦点是薪金发放,而进行内部市场化是一个崭新的效益评定机制,也是进行内部市场化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创建可以启动生产因素的市场运行体系,唯有严肃而认真对职工工分进行考查审核,用业绩讲话,正确解决职工个人好处和公司全体权益的联系,处理好薪金发放的天秤平衡,才能保证市场化健康运作。

4、主动改善

二级市场主体辅助单位应该主动树立市场化理念。主动建立市场化机制,达到对等交易的关系。

三、市场化推进建议

按照内部市场化机制要求,以自主管理为平台,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为手段,以实现节支降耗增效创效为目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内部市场化配套的价格体系、考核体系、结算体系和仲裁体系;全面调动职工参与市场化管理的积极性,以三级市场为突破口,提高班组独立核算和自主管理能力,打破传统的工资分配方式,明确各项工作的分值。全面建立起精细化考核与市场化结算挂钩的新的动态工资分配机制。

1、建立和完善六项管理制度

(1)定额管理制度,即不断修订完善各种定额,作为各项指标确定的依据;

2

(2)经营分析制度,即各级市场月度进行经营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制订对策,层层分解;

(3)修订、完善价格体系制度,形成一、二级两级内部市场价格目录,建立健全贴近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符合集团公司与矿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相关规定的科学、合理、完备的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价格运行和管理机制。

(4)经济仲裁制度,即当月发生经济纠纷、有较大的经营活动或目标出现偏差时,实行经济仲裁。

(5)公开化、透明化制度。通过月度分析,一级市场在采掘楼公布二级主体市场的各项指标的使用情况,使二级市场能够及时调整,并在下月对三、四级市场进行有目的的对标分解,逐步树立个人和班组的节约意识,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6)建立健全专业化市场,使内部市场化向广度推进。在已建立各要素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安全市场、技术创新市场、政工宣传市场、培训市场等专业化市场。内部市场化延伸到全矿所有单位、岗位,供水、供电、供暖、职工洗澡、井下/地面卫生保洁、绿化、保卫、宣传报导、安全、小车、对外招待、会议等全部纳入市场化结算体系。

2、实施内部市场调控

各类生产经营指标采取年度闭合、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调控,即在保证年度总体指标能够完成的情况下,为使指标更贴近实际,分月下达定额指标,当二级市场主体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安全生产、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执行结果与下达指标产生重大偏差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

当市场主体产品价格与实际收入差距过大或劳务价格与所提供的劳务量发生较大偏离时,公司可视具体情况对产品和服务价格及内部核算体系进行及时调控,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例如:我区作为二级市场的主体生产单位不能简单的以挂钩比例进行工资分配,应考虑在挂钩系数+产量(车辆)的模式进行调整分配。

3、建立健全内部市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经管部作为企业内部市场化综合考核部门要根据各分口考核单位的考核资料按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各市场主体进行考核。责任部门对口考核要根据该部门管理范围及其指标再次分解的范围进行考核。内部市场各相关责任考核部门按照收支相等原则,依据切块工资定额标准,以货币计量形式对所考核要素内容进行细化,分项确定扣

3

减金额(比例)。各市场主体内部考核要根据企业下达的目标责任,进行内部指标分解,并进行考核。

4、建立健全一级市场市场化体系和制度,便于二级市场进行针对性编制。

公司作为一级市场,应起到带头作用,建立一级市场化体系制度和对标工作的框架结构。各个二级市场主体根据一级市场制度,针对性的有的放矢,才能对各项目标进行二次分解。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