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必修3 第9单元 第1讲 课时分层训练30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A组 基础达标

1.(2017·吉林长春二模)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

C [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种包括多个生物种群。] 2.(2017·大庆一模)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

3.(2017·湖南四校联考)下列有关研究种群和群落时常用到的一些调查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校园内的褐色家鼠种群密度 B.随机抽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

D.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B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广的动物,如调查校园中褐色家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选择取样地点后,将表层土上的落叶拨开,然后取样,一般取样深度为5 cm,不能只选取表层土样,B错误;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的密度,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的种群密度也可使用样方法调查,C正确;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通常用抽样检测法,D正确。]

4.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A [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5.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 [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6.(2017·大庆模拟)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C [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