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三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 课题 1、父母对我的希望 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3、架起沟通的桥梁 4、我有上学的权利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 期中复习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9、四通八达的交通 10、现代通信真方便 11、传媒拉近了时空 12、世界科技的今天 13、让科技造福人类 14、揭开邪教的面纱 15、抵制邪教 总复习 期末考试 课时 备注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林川乡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共享教案 教材内容 父母对我的希望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知识 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目标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情感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教育 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重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方法 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搜集父母对自己的希望语言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 1、学生汇报 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 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之间感人的事。 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3、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4、回忆学过的相关的古诗名句 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六、课后作业: 习作《父母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