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

第 一 章

名词解释:

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

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教育: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教师是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

社会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4.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

者。

5.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

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

6. 教育内容: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7. 人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

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 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9. 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

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0. 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

过程。 11.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

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 12.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

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3. 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

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4.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

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简答和论述: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4)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

(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 二 章

名词解释:

1.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

城 市、 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

信息。

3.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 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

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 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

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6. 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7. 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内容的变

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内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8.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

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简答和论述:

1. 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3. 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 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 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 三 章

名词解释:

1. 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 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

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 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

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4. 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5.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

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6. 先天因素: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 7. 后天因素: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8. 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的特征。

9. 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

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10. 儿童观: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

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1. 教育观: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12. 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

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13. 人本位儿童观: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

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和论述:

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