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社 会 学 姓 名:张雪威 学 号:1001131213 任课教师:赵 恒 海 学 时:32 开课院系:人文经管学院 开课时间:2015.3.3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

自古典社会学以来,社会学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即能否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在这点上社会学理论往往被分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阵营;二是关注社会的组成,即社会是如何产生及为何产生,也即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围绕这两点,社会学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在这里,仅选择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作一简介。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的宏观的、高度抽象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他的理论没有充分地看到社会冲突与社会变革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默顿开创了结构功能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他所倡导的中层理论成为后来大多数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指导原则。但是他在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结构功能主义的体系倾向,注意最多的仍然是均衡。另外,他的理论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显得零碎。

二、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这一理论认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功能冲突论者科塞和德国的辩证冲突论者达伦多夫。

冲突理论率先打破了结构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揭示了社会冲突的社会作用。但这一理论对冲突产生的根源的分析,没有真正涉及到问题的实质。另外,冲突理论的理论架构不健全,学者之间的观点也无法一致,这就大大影响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三、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它依据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和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理论而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视为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霍曼斯(George H. Homans,1910- )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和观点结合在一起,阐述了他的理论目标:“把社会行为视为一种至少在两人之间发生的,或多或少要获得报酬或付出成本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交换行为。”他提出了五个命题:(1)成功命题:一个人特定的行为越经常受到奖励,则该人越是可能采取这种行为。(2)刺激命题:如果过去一个特定刺激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某种奖励,则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刺激相似,他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3)价值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的结果对其越有价值,则这个人越有可能采取这种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一个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的报酬,该报酬的追加对这个人来说就越是没有价值。(5)攻击—赞同命题:当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他没有预料的惩罚时,他可能采取攻击行动;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了他期望的报酬,特别是得到比他期望的还多,或者没有得到他意料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越可能采取赞同行为。霍曼斯开创了系统地研究社会交换理论的先河,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显然把人类的交换行为简单化了,他忽视了社会行动独立于个体心理之外的整体性质。

四、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其核心观点是: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才能得到解释,而人际互动是以运用符号以解释和确定相互间行动的意义为媒介的,因此,社会是个人借助符号互动的产物。符号互动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 符号互动理论的突出贡献者则是赫伯特·布鲁默(H.Blumer,1900~1987),他认为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1)将社会的相互作用或交往分成符号性和非符号性的交往两类:非符号性交往是没有经过人们思考的交往;而符号性交往是受他人影响后,经过头脑思考,有一个解释过程的交往。(2)认为人类生活没有现成的模式,如果有的话,也会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加以改变的。(3)强调社会角色的扮演,试图通过这些表演手段来协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维持社会生活秩序。

符号互动理论对于个人社会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越轨行为等微观社会过程提出了一些有启示性的见解。但这一理论过分强调了主观意识的作用,忽略了社会结构对互动过程的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五、社会批判理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