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高分宝典(内含面试试题100题精选)

6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100题精选

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应试者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应试者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四)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考官误解或使考官觉得模棱两可。如某应试者叙述大学期间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该应试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造成考官们认为他所说的话模棱两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2.前后指代清楚。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考官难以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应试者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应试者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应试者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应试者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应试者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7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100题精选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应试者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