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 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 弱→强 :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解离度差异)

(4)大孔树脂色谱(具多孔结构,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达到分离的目的) (5)分配色谱(分配系数):

正相: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分离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

反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物质)

5、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

(1)IR(红外光谱):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2)UV(紫外光谱):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数目 (3)NMR:

氢核磁共振:质子类型、氢分布、核间关系 炭核磁共振:质子类型、炭分布、核间关系

二维核磁共振:化学结构间不同位置H之间的关系

(4)MS(质谱法):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由裂解碎片检测官能团、辨认化学合物类型、推导碳骨架 (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定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 置

第三章

(一)糖类化合物,通式为Cm(H2O)n,故称碳水化合物 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又叫寡糖,2~9个)、多糖(10+)

CHOCHOHOHHOHCH2OHCH2OH D-(+)-甘油醛

L-(-)-甘油醛

D ——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右边; L —— 相距醛(酮)基最远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处在左边

Haworth式中:

D-型:-CH2OH在环上方 L-型:-CH2OH在环下方

α-构型: C1-OH与C5上取代基在异侧 β-构型: C1-OH与C5上取代基在同侧

纤维素:由葡萄糖以1β— 4 苷键连接而成。分子结构直线状,不易被稀酸或碱水解。 淀粉是葡萄糖分子以 1α- 4 苷键组成的,按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难溶于水)和支链淀粉(易溶于水)

肝素:含有硫酸酯的黏多糖,组分是氨基葡萄糖、艾杜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 透明质酸:由D-葡萄糖醛酸及乙酰D-葡糖胺连接而成的直链酸性黏多糖。

【糖的反应】

Molish反应:a-萘酚乙醇+浓硫酸→两液层交界面有紫色环→含有糖或苷类 菲林反应:红砖色沉淀→含有还原糖(可鉴别还原糖和苷) 多伦反应:银镜或黑褐色的银沉淀

第2节

概念:苷是糖的半缩醛羟基与苷元上羟基脱水缩合而成。

按苷键原子分类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苷类的溶解性

(1)苷:极性大。在甲醇、乙醇、正丁醇中溶解度大,一般可溶于水 苷的糖基增多,极性增大,水溶性增加。 碳苷:碳苷在所有的溶剂中溶解度都很小。 (2)苷元: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或不同浓度的醇。

(记住S\\N\\C的例子剩余为)

1.O-苷:红景天苷、毛茛苷等(醇苷); 2.S-苷:黑芥子苷、白芥子苷 、萝卜苷 3.N-苷:巴豆苷

4.C-苷:牡荆素、芦荟苷,

Smith降解法是常用的氧化裂解法:高选择性、作用缓和 2 ◇

(1)苷键酸水解的难易规律:

按苷键原子的不同:N-苷>O-苷>S-苷>C-苷。

水解顺序:五碳糖苷 > 甲基五碳糖苷 > 六碳糖苷 > 七碳糖苷 > 糖醛酸苷 (2)碱催化水解

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故苷很少用碱催化水解,但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位吸电子基团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3)酶催化水解

对难以水解或不稳定的苷,用酸水解法往往会使苷元脱水或异构化,而得不到真正的苷元,而酶水解条件温和(30~40℃), 不会破坏苷元的结构,可得到真正的苷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