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1

精心整理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载体,常言道,一座完美的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因此,如何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展城管工作,正成为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课题。对此,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探讨,总结出“四个加强”进一步做好新世纪的城市管理工作。 一、加强高素质人才招聘,从源头上提高队伍内在素养。 城市管理成在队伍,败也在队伍。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队伍,就管出什么样的城市。对此,组建一支有文化底蕴,爱岗敬业的城管队伍必不可少,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从各地考调公务员,高标准、高学历招聘协管人员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避免暴力执法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城管军事化训练,从制度上严格管理。 打造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精神抖擞的城管“铁军”定期组织军事化训练显得至关重要,结合《考勤管理制度》、《执法人员规范用语》、《车辆使用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确保管理上收放自如。 三、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从执法依据上充实拓展。 通过系统学习《江苏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行政处罚法》、《南京市城市管理执法细则》等法律法规,提升执法人员法律水平,确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依法文明执法。

四、加强文明执法先进经验推广,从实际工作中查漏补缺。 “说好一段话,记住一段准确的法律条款,做好每一次

精心整理

取证记录”,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把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为此,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推行前两次教育、劝导、取证,第三次违规依法处理的“三次告诫制”工作法。

强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实行“一教育、二保证、三处罚、四取缔”的四步工作法,做到先敬礼、再说理、后处理,做到执法有理有据,确保依法、文明执法。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舆论上正面引导。多方参与是关键。为进一步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工作氛围,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融入到城管中来,要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宣传”,两手不松懈,两手都要硬,从舆论上正面引导,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宣传。相信只要我们群策群力,全心全意,互相配合,一定会把城市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城市作为今后城市工作的重点,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城市管理效果有了体现。但是,在城市管理领域仍存在着诸多与城市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市管理意识滞后。当前,城市管理从总体上还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客观存在。在管理和维护方面“重硬件轻软件”、“重成效轻投入”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多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如小摊小贩随意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车辆乱停乱放乱闯。各类广告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送。各类违章搭建随处可见,车辆、工地、娱乐噪声扰民,工业“三废”污染和各种小炉灶烟尘污染,各类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的小饮食店、排档,农贸市场等侵占道路经营,随意改变墙体和房屋结构用

精心整理

途,行人乱吐乱丢弃物,垃圾乱倒乱堆,公共设施被随意破坏,公共绿地和空地被侵占等等。这些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常常是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就迅速回潮,有些甚至成了顽症,成为困扰政府的难题。

随着平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城市管理队伍作为维护城市秩序、规范市容管理的重要力量。在进行执法时,常常不被人们理解,往往遭到辱骂甚至殴打。具体表现在,有些违章者环境卫生意识差、法制意识淡薄,对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发出违章通知书不予以理睬,不主动接受处理。暂扣其经营的物品,就大吵大闹。大量下岗职工和县城周边农民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不少人把占道摆摊当作生活的唯一出路,城管人员在处理他们时进退维谷。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管理增加压力。由于一部分外来人员乱倒垃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大大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 (二)、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与职能的不规范、不统一、不明确的现状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管理要求,制约着城市管理整体效能发挥。由于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行业众多,一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遇到有利可图的违章行为就争着管理,而对棘手问题纷纷避而远之,造成“几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的现象,使我们的城市环境脏乱差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给城管工作带来被动。

(三)、政出多门,谁都管谁都不管,造成管理不到位。城市管理中专业执法部门较多,横向配合与衔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建设系统的管理职能只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难以承担城市整体的管理职能。大量的工作需部门之间配合,涉及面较大的就有公安、工商、卫生、交通、文化等部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