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政治经济学(1)2033》考核作业211

(单选题)1: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 A: 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B: 能从流通中产生 C: 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D: 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资本的总公式是( )。 A: G—W—G′ B: G—W—G C: W—G—W D: W—G—W′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绝对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 提高工人强度的结果

C: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资本主义工资是( )。 A: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工人的劳动报酬 D: 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是( )。 A: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 存在商品经济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基础上产生了货币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 工人工资的高低 B: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 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 剩余价值规律

。 B: 价值规律

C: 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 A: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 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 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 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劳动力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的比率。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总资本 D: 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总资本 D: 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 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 D: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 简单再生产 B: 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再生产 D: 劳动力再生产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资本积聚是通过( )。

A: 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扩大个别资本总额 B: 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C: 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D: 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资本积累的源泉( )。 A: 物质资料再生产 B: 扩大再生产 C: 剩余价值 D: 不变资本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 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8: 资本积累率是资本家消费和积累占( )的比例。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总资本 D: 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

(单选题)19: 资本家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生产是( )。 A: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B: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 资本积累 D: 资本积聚

正确答案:

(单选题)20: 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是( )。 A: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B: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C: 简单再生产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多选题)21: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化情况有( )。 A: 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提高,实际工资也相应提高 B: 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降低,实际工资也相应降低 C: 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变 D: 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下降

E: 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升速度,则实际工资会下降 正确答案:

(多选题)22: 资本是( )。 A: 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C: 在运动中实现了价值增殖 D: 一个历史的范畴 E: 一个永恒的范畴 正确答案:

(多选题)23: 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 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 前者的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是取得更多的货币 D: 前者的目的是取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 E: 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正确答案:

(多选题)24: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 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 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E: 为彻底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前提 正确答案:

(多选题)25: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意味着( )。 A: 不变资本比重提高

B: 不变资本比重减少 C: 可变资本比重提高 D: 可变资本比重减少

E: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正确答案:

(判断题)26: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27: 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28: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29: 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0: 名义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2: 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3: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就是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不断地恶化。 A: 对 B: 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