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作者:丁俊和
来源:《教师·上》2016年第01期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是现代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面临着种种压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正日益加重,因此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其成因及对策,以帮助教师避免或消除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调适方面,做一些粗浅探讨。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自我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是现代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面临着种种压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正日益加重,因此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其成因及对策,以帮助教师避免或消除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调适方面,做一些粗浅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其表现形式有:①精疲力竭型;②狂热型;③能力富余型。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 心理方面
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产生强烈心理失衡,出现失落、嫉妒、抑郁、妄想、激动、焦虑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觉得工作无意义。 2. 生理方面
表现出生理耗竭状态。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全身酸疼,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等现象。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行为方面
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出现行为冲动、言语过激、好发脾气、人际摩擦多等行为,产生压抑、无助、无望、退缩和失败感,抱怨与玩世不恭,不思进取,不愿钻研。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归类。这里,主要概括为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原因: 1. 学校因素
(1)负荷过重。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周工作时间较长,平均达54.5小时,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我国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仅次于日本。许多教师长期经受着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重压,兼以没完没了的培训、进修,使教师感到精力不济、心理不适。
(2)评价不当。学校的教学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差异。简单的“率”仍是衡量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教学评价只重学生成绩,忽略学生素质发展,只重教师排名忽略教师自身发展,扼杀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给教师心灵造成沉重伤害。
(3)管理偏差。一些学校管理体制过于严格,还有一些非人性化管理,使教师长期处于高速运转中,身心疲惫,产生角色超载现象。一些学校只问学生成绩,不问教师疾苦,不关心教师成长。还有一些学校管理理念偏差,视学校成绩为个人晋升阶梯,倡导一些不良竞争,引发教师的厌倦情绪。
(4)人际失调。首先表现为同事关系紧张。学科间激烈竞争甚至是不良竞争,使教师间产生矛盾和误解,导致教师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其次是师生冲突时有发生。品德不端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教育持对抗情绪,甚至对教师怀有敌意,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使教师产生倦怠。 2. 社会因素
(1)过高期望的压力。社会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蜡烛”。教师在适应角色的同时,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时时处处力求做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长期的过分约束和压抑,造成教师心理的失调和对职业的倦怠。在独生子女和就业难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他们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后转嫁到教师身上,把教师当成孩子命运的救星。社会的过高期望加重了教师的精神压力,使教师产生压抑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社会巨变的压力。社会急剧转型,价值观多元化,冲击了学校这方净土,使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对社会和人生感到悲观失望以致产生厌倦心理。教育体制改革,使教师面临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以及自身素质提高等压力。教师还承受舆论的压力。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成绩差就指责教师。这些使教师背负沉重心理负担。
(3)经济地位的压力。社会用双重标准来衡量教师,一方面赋予教师很高期望,一方面要求教师恪守清贫。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但是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偏低。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为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这种过高社会期望与过低经济地位的反差,使教师对这一行业感到失望,从而产生倦怠。 3. 个人因素
(1)职业的高原反应。教师工作的特点是重复、单调及低创造性。教师所教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学要求、评价标准亦相对稳定,教师总是在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年份的增长及相对封闭的空间,容易消磨人的激情,使教师产生枯燥和倦怠。
(2)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在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家长代理人、集体领导者、朋友与知己、心理治疗工作者。教师要在复杂的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如果教师角色模糊或不能适时转换角色,实现多种角色期待,就会面临角色冲突带来的工作压力,导致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下降。
(3)人格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A型人格、外控型、消极思维模式、神经症特质、性格内向的人格特征的个体,更易产生倦怠。A型人格表现为过强时间意识和过强竞争意识。B型人格与此相反。A型个性个体血液中的激素成分多得多,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因而更易产生倦怠。
(4)自我效能的下降。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研究发现,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都较差,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相信自己胜任工作,低效能感的教师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能积极投入工作,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烦恼,从而导致倦怠产生。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避免或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学校、社会和个人要共同采取对策,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问题。
这里,笔者从个人方面探讨一下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策略: